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折耳根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适宜品种的筛选、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一套适合贵阳地区折耳根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折耳根生产。  相似文献   
2.
3种莠去津复配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莠去津对后茬作物的危害及环境的污染,选用3种莠去津复配制剂(20%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2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50%硝磺草酮·莠去津·乙草胺悬乳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研究,为田间合理选用除草剂提供依据。结果显示,3种复配剂对玉米地田间杂草群体防效均较好,药后45 d杂草群体株防效在84.00%以上、鲜质量防效在97.00%以上,25%硝磺草酮·莠去津悬浮剂对狗尾草防效较差,说明各复配剂能有效防除玉米地田间杂草且对玉米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
朱明  熊元  杨雨环 《农技服务》2007,24(3):110-110,113
设施农业的建设,要考虑各地气候对设施生产的利弊各异,以多样化的设施生产模式,适应各地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合理地提高设施栽培水平、规范设施类型及其规格、参数,使各种设施合理分布,种植制度和管理规范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烟田杂草是否携带烟草病毒,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了安顺市3县的45块烟田杂草携带常见烟草病毒的情况.结果表明,TMV,CMV和PVY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存在差异.感染TMV和PVY最高的地区为紫云县的板当镇,感染率为别58.5%和2.4%;感染CMV最高的为平坝县天龙镇,感染率分别为4.8%.感染TMV、CMV和PVY的寄主范围也存在差异,其感染的杂草寄主分别达39、2和2种,感染率分为47.1%、0.8%和0.5%.总之,研究结果为烟田杂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木霉防治辣椒枯萎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霉菌剂应用技术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效、根际木霉和病原尖孢镰刀菌的种群数量和寄主的根重都有影响.盆栽试验移栽时用菌加米糠(1∶12.5)沾根和600倍菌液灌根的防效分别为80%和60%;两处理和对照的根际木霉种群数量和平均根重分别为18.60,2.41,0.28×106cfu/g和0.43,0.38,0.37 g;田间试验结果与盆栽一致.用上述剂量沾根,每 1 hm2用菌剂1.5 kg即可有效防治辣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高效防治作用的烟雾剂,采用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研究了9种烟雾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烯酰吗啉、氟吗啉、百菌清、醚菌酯、甲霜灵、霜脲氰、霜霉威、乙磷铝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2961、0.352、0.946、1.2222、2.9068、3.4977、7.2975和10.2649 mg/L;田间药效试验发现烯酰吗啉、氟吗啉重烟雾剂对带菌种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效,病株率分别为3.83%和4.83%。研究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作为烟雾剂的原药,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烤烟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调查了贵州省烟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贵州省烟地杂草有30科74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2种,占16.22%;阔叶杂草60种,占81.08%;其他杂草2种,占2.70%。相对多度在10%以上的杂草分别是马唐、辣子草、狗尾草、尼泊尔蓼、旱稗、腺梗豨莶,为贵州省烟地杂草的优势种群。随着地区、海拔、土壤类型的不同,其杂草优势种群结构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木霉米糠菌剂沾根防治辣椒枯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是贵州省辣椒上的重要病害,利用木霉(Trichodermaspp.)拮抗菌灌根防治辣椒枯萎病虽有一定效果,但用菌量较多,防治费用较高,推广有困难。我们用菌糠沾根法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治辣椒枯萎病的试验,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