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智能半导体植物照明的工作原理,论述了智能半导体植物照明是如何通过调控光照周期、光量子通量密度和光谱分布来实现对植物生长光环境的控制。文章给出两种应用于设施园艺的智能植物照明方案。  相似文献   
2.
氮素对大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品种金乡白皮蒜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的影响,以及在适宜施氮量的条件下,大蒜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情况。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大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8.5kg、磷1.4kg、钾5.2kg。从播种到鳞芽花芽分化期(180d),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相对较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0.7%、36.8%和46.1%;从鳞芽花芽分化期到收获(52d),蒜薹伸长、鳞茎膨大,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迅速增加,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69.3%、63.2%和53.9%,到收获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达到高峰。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氮素用量为240kg·hm-2,大蒜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为0.710、0.114和0.434g·株-1,吸收比例为1∶0.16∶0.61。  相似文献   
3.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酶活性高的β-甘露聚糖酶芽孢杆菌,该菌产酶迅速,在简单发酵培养基中培养32 h即可达到产酶高峰,且粗酶液中甘露聚糖酶的量占绝对优势。对酶性质的研究发现,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0,在pH值为5.0~7.0时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黏度试验显示降黏效果显著,薄板层析显示水解魔芋甘露聚糖和角豆胶产物以甘露寡糖为主,有应用到饲料酶制剂和寡糖生产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左秀锦  曹建明  林海涛  张玉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56-7558,7560
主要论述了乙炔作为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介绍了乙炔的硝化、反硝化抑制作用,对温室气体(N2O等)排放的抑制作用及与其他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对乙炔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可行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指出了其市场化应用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用有机酸脱胶剂对蚕丝进行脱胶,较使用碱性脱胶剂脱胶更为温和。采用琥珀酸对家蚕丝进行脱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脱胶剂琥珀酸的质量浓度以及脱胶温度、反应时间和浴比对蚕丝脱胶效果的影响,获得较佳工艺条件为:琥珀酸质量浓度12 g/L,脱胶温度100℃,脱胶时间30 min,浴比1∶50。蚕丝在上述工艺条件下用琥珀酸脱胶的脱胶率为25.4%,与对照组(用4 g/L碳酸钠脱胶)的差异不显著;用琥珀酸脱胶的蚕丝,其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分别比对照组的蚕丝提高2.5%和2.8%,红外光谱显示其丝蛋白的β-折叠结构的特征吸收峰变化不大,且α-螺旋结构含量减少,β-折叠结构含量有所增加;显微镜下观察用琥珀酸脱胶的蚕丝,其表面的沟槽较对照组蚕丝要少。试验结果说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用琥珀酸脱胶,不仅对蚕丝有良好的脱胶效果,而且蚕丝的断裂强力损失与断裂伸长损失均较小。  相似文献   
6.
茧丝落绪处理是缫丝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管理内容,模拟缫丝过程中茧丝落绪导致的茧丝分多段多次参与生丝并合的现象是开展计算机模拟缫丝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对生丝纵向上茧丝分布构造认识的重要手段。而以茧丝离散化为基础构建的落绪分拆模型和解舒丝段生成方法存在失真、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在构建连续型茧丝落绪率密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演,构建了针对连续型茧丝的逐步分拆模型和解舒丝段模拟生成方法。经对茧丝长为一定值时的茧丝落绪分拆模拟结果的分析,确认该模型及方法正确,解决了离散化茧丝落绪分拆的解舒丝段使用不方便问题,提高了模拟的准确程度,有望在开展计算机模拟缫丝中被广泛应用,进而可成为指导缫丝生产工艺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中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采用二氯甲烷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添加到含有不同浓度的连作花生根系分泌物中主要的三种酚酸类物质(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物的土壤中,研究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及养分含量均存在化感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整个培养时期,添加玉米根系分泌物均增加了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以低浓度处理增幅较大,分别平均增加7.58%、6.73%、7.72%和4.90%;降低了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各指标的化感指数,其中低浓度酚酸类物质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21.57%、21.19%、 26.32%和20.95%。3次取样,酚酸类物质的化感作用呈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在第10d达到最强;而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玉米根系分泌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三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明花生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外源添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物对花生开花下针期、结荚初期、结荚末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降低了各生育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微生物量生物量以及呼吸强度,增加了真菌的数量。随浓度增加,化感作用增强,以3种酚酸类化感物质混合物的化感作用最强。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真菌的化感作用增强,对其他指标的化感作用减弱。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产量(P < 0.01),处理浓度越高,花生减产幅度越大。最高浓度(初始含量为90mg·kg-1干土)的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以及混合物处理使花生每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了43.2%、32.9%、40.2%和47.3%。这三种酚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连作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相关,是花生连作障碍产生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辐照剂量、不同辐照氛围下用60Co-γ射线辐照蚕丝纤维,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检测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分析不同辐照条件对蚕丝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 kGy剂量范围内,随辐照剂量的增加,60Co-γ射线辐照蚕丝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增加,但辐照剂量过大会使蚕丝纤维发生裂解而影响其性能,故辐照剂量应不超过50 kGy;与同剂量空气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相比,在真空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增加,且主要为氨基己酸自由基,但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真空和空气下辐照蚕丝纤维产生的自由基浓度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