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杆菌肽是一种非核糖体肽类的广谱抗菌素,目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过去,杆菌肽的生产水平增长缓慢。近年来国内外对杆菌肽的生物合成及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较大突破,为其育种和生产工艺优化、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奠定基础。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关注杆菌肽生物合成基因簇及调节分子机制,兼顾其产量提高策略的报道,为今后开展相关育种研究、发酵工艺优化和提高杆菌肽的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生炭疽菌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内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于茶树的叶片和枝条组织中,而在茶树根、主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没有分离获得该种炭疽菌.从茶树新芽到叶片展开、成熟的过程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但之后随着叶片的老化,分离率又逐步下降.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炭疽菌一般自茶树表皮细胞之间直接侵入寄主细胞,但侵染菌丝受到限制,一般只有几个细胞,分布于寄主细胞之间或细胞内.在炭疽菌的侵染点,有87%的寄主细胞表现原生质颗粒聚集和原生质沉积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有67.5%的真菌侵染点寄主细胞表现自发荧光现象,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接种120 d后,茶树苗没有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并能在人工接种的所有茶苗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炭疽菌;采用涂抹接种的茶树苗茎部的分离率可高达41.17%.内生炭疽菌在茶树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炭疽菌的感染过程中,茶叶细胞表现一定的抗性反应,炭疽菌的内生性可能是真菌-茶树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橄榄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橄榄汁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0.005%的果胶酶,酶解温度25℃,酶解时间60min,可获得理想的产率,橄榄汁的产率可提高为20%。通过调配(添加稳定剂、防腐剂、调节糖酸比),可生产出色、香、味俱佳的橄榄汁饮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的适宜条件:装液量100 mL,初始pH值5.0,发酵周期为8 d;对于虫草素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无机盐是FeSO_4。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子中筛选出4个显著因子,经最陡爬坡和响应面设计,结果表明,葡萄糖31.58 g/L,蛋白胨34.48 g/L,腺嘌呤0.88 g/L,甘氨酸15.48 g/L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优化条件下,虫草素的产量为917.53 mg/L,生物量为30.06 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8.30%和29.06%。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的碳氮源是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的适宜条件:装液量100 mL,初始pH值5.0,发酵周期为8d;对于虫草素产量影响最显著的无机盐是FeSO4.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因子中筛选出4个显著因子,经最陡爬坡和响应面设计,结果表明,葡萄糖31.58 g/L,蛋白胨34.48 g/L,腺嘌呤0.88 g/L,甘氨酸15.48 g/L为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优化条件下,虫草素的产量为917.53 mg/L,生物量为30.06 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08.30%和29.06%.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的保健作用及其饮料的制作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绞股蓝在化学、药理、临床功效,特别是在抗癌试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供研究和临床参考。绞股蓝具有抗疲劳、降低过氧化脂质、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以及临床治疗气虚、阳虚、白发,防治老年病和抗癌方面的积极作用。以绞股蓝为主要原料,配以甘草、蜂蜜等,探讨适宜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研制出色、香、味较佳,清凉止渴,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天然饮品,有助于绞股蓝这一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永春芦柑果酱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永春芦柑为原材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芦柑果酱的生产工艺。该工艺制备的果酱香味适合,黏稠度适中,酸味和甜度适度,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添加外源重金属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Cu、Cd、Pb、Zn对1个酸性耕作土壤中脲酶、蛋白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Cu添加浓度为50、100、200、400、600mg·kg^-1,Cd添加浓度为1、5、10、15、20mg·kg^-1,Pb添加浓度为100、300、500、800、1200mg·kg^-1,Zn添加浓度为50、100、200、400、800mg·kg^-1。结果表明,Cu、Cd、Pb、Zn对脲酶以抑制作用为主,4种重金属对酶毒性大小依次为Cu〉Cd〉Zn≥Pb,但在培养末期抑制作用都趋于减弱。Ph、Cu、Cd、Zn在前17d的培养中使蛋白酶酶活性急剧降低,以后蛋白酶活性维持在此较低水平上。短时间内(3d)Zn对过氧化物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总体看来4种重金属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均较小。上述结果表明,脲酶对农田土壤Cu污染具有指示作用,蛋白酶对农田土壤4种重金属污染都具有指示作用,过氧化物酶仅对土壤Zn的短期污染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辅酶Q10在预防和治疗人体疾病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领域,其市场需求和工业产量均持续扩大。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辅酶Q10是目前最经济且有前景的方法,而选育获得高产菌株是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关键。通常,采用传统或现代遗传改造技术处理菌株,产生大量突变后代,然后从中筛选出增幅最大的高产菌株。由于微生物突变是随机不定向的,因此高通量的筛选技术是实现突变库快速高效筛选和提高育种效率的保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辅酶Q10高产菌株选育方面的技术和原理进展,以及显色定量法、紫外薄层色谱、HPLC,UPLC等技术在其高通量筛选方面的应用等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箬竹叶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箬竹叶保健饮料的制作工艺,通过热水提取箬竹叶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水提物澄清,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浸提物与其他风味剂的复配,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为85℃,浸提时间为1h。箬竹叶保健饮料成分的配比为:箬竹叶浸提物40%,木糖醇6%,蜂蜜0.5%,柠檬酸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