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干腐病是马铃薯窖储期的主要病害,病原菌往往通过薯块表面的机械擦伤入侵块茎并破坏块茎的薄壁细胞而进行侵染,其中病菌的进一步扩展需要降解寄主细胞壁,因此,针对干腐病病原镰孢菌产酶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拟丝孢镰孢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odides)为试验菌种,以克新1号为寄主材料,对5种镰孢菌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特性及温度对这些致病菌的产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5种镰孢菌接种在马铃薯薯块上后,均可以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其中Cx的活性在侵染后期最高,PMG在侵染前期较高,且Cx活性低于PMG。在温度对镰孢菌活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试验中发现,相对于不接菌对照,Cx、PMG的活性在25℃时较高,β-葡萄糖苷酶在20℃下活性较高,PG在20℃和25℃的活性都较高。以上结果说明:镰孢菌侵染马铃薯时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壁降解酶,Cx活性在侵染后期较高,PMG活性在侵染前期较高,且低温不利于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以一二年生麻黄草质茎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灭菌组合、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最佳外植体处理方法及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的最佳处理组合是75%酒精灭菌20 s后0.1%HgCl_2灭菌4 min,此灭菌组合的成活率高达100%,并无污染发生;麻黄草质茎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以MS+6-BA 0.25 mg/L+NAA 0.05 mg/L为最佳;麻黄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以MS+6-BA 2.0 mg/L+NAA0.5 mg/L为最佳;一年生麻黄草质茎明显优于二年生麻黄草质茎。本研究可以为麻黄的工厂化育苗、次生代谢物生产等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某市新城区地形偏长且地貌复杂,应用综合负荷预测法,在变电站选址、变电容载比、电力平衡等方面进行电网规划,包括中压配电网远期规划和"十二五"中压配电网络规划,规划电网建成后能够在变电站供电半径内合理分配电能,完善电力网络,提高供电企业效益,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主要是靠种薯进行繁殖,但是在种薯种植过程中,切块处理会使病原菌传播、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尤其是马铃薯真菌性病害,因此获得一种有效的马铃薯种薯切块保护方法,是防治马铃薯真菌病害、促进植株生长的有效措施。EM菌制剂是一种稳定的混合菌制剂,能够有效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抵抗病原菌的侵染,抑制植物体内各种有害微生物繁殖,产生有益物质预防农作物各类病害。本研究采用不同处理的EM菌制剂结合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对马铃薯种薯切块进行处理,通过马铃薯种薯发芽生根试验,解剖学观察,生理指标的测定,确定该方法对马铃薯种薯的保护作用,从而获得一种马铃薯种薯切块有效的保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EM菌制剂(包括原液、离心液、灭菌液的不同稀释液)结合活性炭吸附对马铃薯种薯切块进行处理,均可有效提高种薯的发芽率和生根率,对薯块切面的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效提高种薯中的SOD、POD酶活性、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其中EM菌制剂离心液(稀释300倍)具有最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河北草原天路区域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草原天路区域野生观赏植物137种,隶属38科96属.它们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和生态特性,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利用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