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5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分别测定了泾惠灌区0~20 cm、20~50 cm土层36个作物种植点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18个作物种植点的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泾惠灌区0~20 cm、20~50 cm土层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别为10.62±0.36,6.03±0.06;0.90±0.02,0.60±0.03和1.74±0.10,1.58±1.45 g/kg.全磷含量较高,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低.速效养分的供应状况为K>P>N,约80%的土壤出现潜在性缺钾,83%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较低或缺乏,88%的土壤速效氮较低或缺乏.对应该研究,应用聚类分析得出了高、中、低土壤肥力类型,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2,≥1.0,≥2.0 g/kg和≥150 μg/g;10~12,0.8~1.0,1.5~2.0 g/kg和120~150 μg/g;≤10,≤0.8,≤1.5 g/kg和≤120 μg/g.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及大面积推广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陕棉6192衣分较高为45%,单株结铃性较强,单株皮棉较多,皮棉产量高于对照中棉12为3.4%~37.94%;陕棉6192烂铃率、僵瓣率均较低,具有耐阴雨,抗烂铃特性;根系较深且发达,大旱之年不减产;因此,不同年份、不同气候、不同地区均能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棉花种间杂交品种秦荔514和秦荔534梁理民,王增信,党银侠,王远(陕西省棉花研究所,三原713800)(陕西省农牧厅)秦荔514和秦荔534系陕西省大荔棉花远缘杂交盲种研究会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协作,以陆地棉科遗2号为母本与父本中棉皖紫杂交,F2...  相似文献   
5.
在棉花三叶期进行人工涂抹2%的医用卡那霉素注射液,7~10天后进行调查,统计变色株率和不抗虫指数,再和二代棉铃虫的为害调查结果相比。变色株率和棉铃虫为害株率成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5.0+1.1x,相关系数r=0.9851:不抗虫指数和棉铃虫为害株率成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2.2+1.5x,相关系数r=0.7107。通过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鉴定棉花的抗虫性.在苗期拔除变色棉苗,可剔除不抗虫的棉花植株,有效保证收获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种秦远4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新方案,获得陆地棉×斯特提棉可育杂种.经2次回交后,在枯黄萎病圃稳定性状,定向培育,人工选择,首次育成了丰产、优质、抗病、抗旱、抗盐碱的棉花种间杂交新品种秦远4号和一批新种质.秦远4号创皮棉3 897 kg/hm2的世界最高单产纪录.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Gossypium sturtianum的研究及新品种秦远4号的育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杂交棉铃施用GA#-3和NAA,进行杂种胚离体培养与试管内染色体加倍三者相结合的种间杂交新方案,快速得到了陆地棉×G.sturtianum可育杂种,考察了各代杂种性状的传递规律,发现斯特提棉具有向杂种后代传递耐低温及抗黄萎病等的遗传潜力。首次育成了兼具丰产、优质、抗病、抗旱、抗盐碱等性状的秦远4号新品种及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并提出了高效实用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用对应分析法对8个棉花野生种的杂种后代共83份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应分析不但揭示了材料间、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揭示了性状与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把83份材料划分为19个不同遗传差异的类群,可揭示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成铃和衣分,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纤维强度和断裂长度。  相似文献   
9.
棉花新品种——秦远四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36年,是西北地区创办最早的农业学术期刊,其前身是《西北农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为促进学术交流、发展学科理论、推动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经济服务,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本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欢迎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科学、园艺科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农业水利与建筑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