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是一种无致病性的细菌,对外界环境具有多抗逆性,作为芽胞杆菌属的"后起之秀",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行业中。本文主要从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代谢产物及应用等方面论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一、2011年产业发展回顾(一)产业特点面积和产量:预计2011年中国香蕉种植面积超过36.67万hm2,产量达950万t以上。其中,海南5.33万hm2,产量190万t;广西8.67万hm2,产量225万t;云南9万hm2,产量200万t;广东10.67万hm2,产量260万t;福建2.67万hm2,产量70万t;其他省份0.33万hm2,产量5万t。  相似文献   
3.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热带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tropical race 4, TR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严重阻碍我国香蕉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外源水杨酸(SA)处理能诱导香蕉体内SA合成及信号传导途径关键酶基因上调表达,激活香蕉植株内系统获得抗性,增强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香蕉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农科1号’进行SA诱导处理,随后接种TR4,结果显示2个品种的病情指数均降低。为了进一步探究水杨酸信号途径下游的苯丙烷类途径在SA诱导的香蕉植株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SA处理的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农科1号’中苯丙烷类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分支途径中常规苯丙烷类途径关键酶基因C4H4CL、木质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DCCoAOMT、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HSCHI,对SA处理和TR4接种均有响应。在仅接种TR4的情况下,‘巴西蕉’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显著下调表达,而‘农科1号’相关基因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仅用SA处理时,2个品种的C4H4CL被诱导上调表达;SA处理并接种TR4,2个品种C4H4CL依然保持上调表达的趋势,变化幅度在‘农科1号’中偏高;‘巴西蕉’CAD经SA诱导上调表达,但在接种TR4后,CAD相对表达量降低,而‘农科1号’CAD被SA诱导显著上调表达,SA和TR4共同作用下,表达水平亦显著升高;‘巴西蕉’CCoAOMT被TR4诱导显著上调表达,在SA处理并接种TR4的‘巴西蕉’植株中也表现为上调表达,‘农科1号’CCoAOMT在SA处理或SA、TR4共同作用下表现为强烈上调表达;CHSCHI在SA处理的2个品种中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SA和TR4双重作用下,依然表现为上调表达。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可诱导感病和耐病香蕉根组织中苯丙烷类途径关键酶基因上调表达,该途径在SA诱导的香蕉抗枯萎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受农业部南亚办委托,到云南落实全国香蕉产业升级计划的示范基地。全国香蕉产业升级计划是由农业部农垦局和科教司联合实施的,整个计划共建设12个示范基地。由于当时云南只有20多万亩香蕉,而且大多数蕉园管理粗放,香蕉的单产和品质都比较低,在市场上的影响力比较小。因此,全国香蕉产业升级计划在云南只安排了1个示范基地,是5个产蕉省(区)中最少的。我先后拜访了云南省农业厅热区办和有关农业科学院与大学的专家,围绕香蕉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座谈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情况。当时云南热区办的工作重点主要在橡胶和咖啡等热带作物上,在热区办的工作中香蕉所占比例很小,没被当做一个产业及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香蕉产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海南省香蕉协会的香蕉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澳大利亚香蕉产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2006年11月18日至29日赴澳大利亚就其香蕉产业发展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考察团实地参观考察了澳大利亚香蕉主产区昆士兰  相似文献   
6.
GA1-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放线菌,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四川省会理县干热河谷小麦根际土壤中进行放线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筛选,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四川省会理县干热河谷小麦根际土壤筛选获得一株对香蕉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菌丝和孢子萌发都有很强抑制作用的菌株GA1-2,对FOC4菌丝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6.34%和94.81%。菌株GA1-2与薰衣草灰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lavenduligriseum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99.85%,且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也与薰衣草灰链轮丝菌基本相符,因此将菌株GA1-2初步鉴定为薰衣草灰链轮丝菌。  相似文献   
7.
香蕉生产受多种病虫害和逆境胁迫的影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叶斑病和黑星病,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和鞘腐病,以及非生物胁迫寒害等,是阻碍香蕉绿色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为探索香蕉生产上多种病害和寒害逆境的有效防控措施,本研究从外源水杨酸(SA)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机理出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外...  相似文献   
8.
<正>1柑橘选育优良品种严控病虫害发生(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品种方面在湖南、浙江等地,部分品质较差的中熟品种会被抛荒或被高接更换为优良的品种;温州蜜柑和椪柑面积会在零星栽培区明显缩减,在主栽区失管现象会继续扩大;在四川、重庆等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分别从海南省临高县南宝镇新营农场、皇桐村及美台镇美梅村采集感病土壤和健康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含药介质法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93株和放线菌133株,其中T3-G-59菌株对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3.58%~86.43%,孢子萌发抑制率为42.22%~81.11%,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6.43%和81.00%,经鉴定该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表明该多产色链霉菌T3-G-59菌株具有应用于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香蕉是世界主要水果之一,对乙烯非常敏感,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目前,香蕉果实后熟机理还未完全探明,后熟过程中己糖激酶(HXK)与乙烯的关系还不清楚。通过BLAST比对从香蕉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HXK基因家族的11个成员,经克隆获得这些基因的序列,并研究HXKs基因在香蕉果实自然后熟过程中的转录表达谱,重点研究乙烯利、甘露糖、NAG和1-MCP对HXKs基因表达、HXK酶活和内源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HXKs基因呈现差异性表达,乙烯利上调大多数HXKs基因的表达和HXK酶活,1-MCP的作用正好相反,这表明外源乙烯正作用于HXK。另一方面,甘露糖加快内源乙烯生物合成,NAG却推迟内源乙烯生物合成,这说明HXK正作用于内源乙烯生物合成。所以,在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乙烯和HXK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将为进一步阐明香蕉果实后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香蕉果实保鲜新技术的挖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