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水稻、小麦和大豆的8个三重复品系试验的产量结果, 进行了作物育种品系试验的三种分析方法与随机完全区组分析(RB)的比较. 此三种分析方法分别是, 行列区组分析(RC)、行列区组及近邻小区分析(RCN)和行列区组及以小区丛数为协变量的协方差近邻分析(COV). 结果表明, 以误差均方作为相对效率指标, RC、 RCN、 COV相对于RB的平  相似文献   
2.
云南软米育成品种品质的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稻米的品质问题已受到中国生产、销售及消费各部门的普遍重视 ,有关稻米品质的研究报道也日见增多[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稻米市场的开放 ,优质育种已成为水稻育种的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优质米的评价 ,除国家标准外 ,还应有各地标准[6] [7] 。软米是云南特有的优质米资源。所谓“软米” ,是云南德宏州和缅甸北部籼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煮成的米饭比较软 ,但软而不烂 ,滋润可口 ,冷不回生 ,热、冷皆可食用[8] 。然而 ,对软米的品质目前仅限于定性描述尚未见定量分析的报道。为有效利用云南省这一独特的优质米 ,本研究拟…  相似文献   
3.
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小麦幼胚一步成苗培养的主要因素。比较了小麦一簇毛麦易位材料与扬麦5号和中国春的一步成苗培养的污染率、成苗率、再生植株生根培养效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小麦一簇毛麦易位材料幼胚的一步成苗培养的有效技术体系,为培养纯合的普通小麦一簇毛麦6VS/6AL,小片段易位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部分杂种配子生活力会大幅度下降,这一特性是否会影响杂种材料与玉米的杂种成胚率有待研究。利用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杂交后代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母本)与滇超甜2号玉米(父本)杂交,得到了623粒杂种。经杀配子染色体处理的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DS,KS,BS,与滇超甜2号的杂种成胚率在21.95%, 25.63%, 25.50%之间,杂种成胚率方差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在杀配子染色体材料的杂交后代与玉米杂交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基因型小麦作母本。4种浓度的2,4-D(10mg/L,50mg/L,120mg/L,160mg/L)均对杂种幼胚的形成或发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2,4-D浓度对杂种成胚率有极显著影响,2,4-D的最佳浓度为120mg/L,对应的杂种成胚率为38.22%。  相似文献   
5.
QTL作图主要统计方法及主要作图群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而简要的介绍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作图(QTL作图)及其主要方法、计算机软件及相应作图群体等。QTL作图的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的单标记分析方法,基于两个侧连标记的区间作图法和复合区间作图法,以及近几年由KAO 和ZENG利用Cockerham模型发展起来的多重区间作图法等。分别介绍了QTL作图的主要作图群体如回交,F2,DH,RIL等,并对这几种作图群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世界各国生物质柴油的生产现状、生产原料及生产方法,重点介绍了酯交换法生产生物质柴油的反应原理以及酸碱催化、酶催化和无催化剂等生产方法。阐述了我国发展生物质柴油的重要意义和优越性,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云南高原粳稻区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初步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采自云南高原粳稻区病叶分离的17份水稻白叶枯病菌株,在30份水稻品种上接种进行致病型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可以将17个菌株分为7个致病型(Ⅰ~Ⅶ),其中Ⅴ型菌为云南高原粳稻区的优势菌群。初步构建了一套包含7个品种(黄玉、毫糯扬、TN1、珍珠矮、IR26、南粳33、金南风)的高原粳稻白叶枯病菌的鉴别品种,明确了7个致病型在这套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型。早生爱国3号(Xa-3)、IR1545-339(xa-5)、IRBB21(Xa-21)、扎昌龙(Xa-22t,Xa-24t)对所接种菌均表现抗病,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材料幼胚一步成苗培养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小麦幼胚一步成苗培养的主要因素。比较了小麦—簇毛麦易位材料与扬麦5号和中国春的一步成苗培养的污染率、成苗率、再生植株生根培养效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小麦—簇毛麦易位材料幼胚的—步成苗培养的有效技术体系,为培养纯合的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小片段易位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芝麻菜 Eruca sativa Mill 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研究了光照条件、苗龄、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浓度及纯化条件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制备的影响.以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改良KM8p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培养.结果表明,无菌苗的下胚轴酶解10 h,用"过滤-离心-漂浮法"进行纯化后,可高效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Sp培养基的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当密度为7×104mL-1时,分裂频率最高,为24.8%.4周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为5.6%.然后转移到培养基上使其增殖,当愈伤组织长至3~5 mm时,将其转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芽分化率为33.6%.当芽长2~3cm 时,将其切下插入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可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0.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和紫罗兰的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在PEG浓度为30%,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0×105个/mL下融合25 min,融合率可达17%。在附加1.5 mg/L 2,4-D,0.5 mg/L NAA,0.5 mL/L BA的改良的KM8p培养基中,以0.3 mol/L蔗糖和0.1 mol/L葡萄糖作渗透稳定剂进行液体浅层培养融合体,培养3~6 d细胞发生第1次分裂,7 d时统计分裂频率最高为13.8%,35 d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其植板率最高为6.5%。然后转移到含有0.1 mg/L 2,4-D和0.2 mg/L BA的MS固体培养基上使其增殖。当愈伤组织长至5 mm左右时,将其转到含有0.5 mg/L BA,0.1 mg/L NAA和0.2 mg/L GA3的MS分化培养基上诱导芽分化。当芽长1~2 cm时,将其切下插入附加0.5 mg/L IBA的1/2 MS生根培养基上,两周后即可获得完整植株。细胞学鉴定表明获得了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