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汤薇 《中国动物检疫》2004,21(12):33-33
辽宁某猪场猪群发生“耳尖发紫、全身发红”的猪病,已经流行一个月之久,死亡数百头,经多方诊治,病情尚未控制。次日猪场送检4头典型病例患猪,由笔者汇同有关专家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20日,与本溪市本溪湖区东风乡搭界的辽阳市胡把石村一肉牛饲养专业户赵某的1头夏洛来公牛被拉到东风乡兽医站求治,疑为马铃薯中毒,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将其治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赵祥强  汤薇  张燕  李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78-17882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盐生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中分离并克隆出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1段cDNA片段,长度为951 bp,推测编码31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的对位排列分析显示,该cDNA片段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植物液泡膜型Na~+/H~+逆向转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且与禾本科植物中的同源物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早在1950年国外就有报道。最初报道是育肥猪在应激状态下表现为热型急性黄疸性贫血,现在从仔猪到母猪均有发生该病的报道。《猪病》(第六版)介绍,“除了在疾病的早期从发热的病猪采集的血液涂片能检查出虫体,其它时间均很难检查出虫体。”但近两年,国内关于此病报道骤增,从血液涂片中镜检见到虫体的报告不胜枚举,本病已经成为养猪业热门疾病,似有暴发之势。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铁西区饲养一只7个月龄的京巴母犬,在眼上生长一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后来又发现肿物上长有被毛,畜主反映流泪,影响视力而来本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时培宁  李勇  汤薇  谢倩 《保鲜与加工》2019,19(6):170-174
以洋姜、白砂糖、食盐、白酒为原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保温试验筛选洋姜酱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洋姜酱在真空0.09 MPa的条件下浓缩的最佳温度为60℃,最佳浓缩时间为50 min;洋姜酱的最佳发酵时间为66 h;确定复合抗氧化剂的配方为:VC添加量0.10%,柠檬酸添加量0.8%,氯化钙添加量0.4%,在此条件下,洋姜酱的抗褐变能力最佳;发酵前洋姜酱配料添加的最佳配方为:食盐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3%,白酒添加量1%,按照该配方制备的洋姜酱呈现米白色的酱体,具有洋姜发酵特有的风味,感官品质综合评分为95分。  相似文献   
7.
粉色果实花楸母本起源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河北驼梁山自然风景区内形态介于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粉色果实花楸的起源。[方法]本研究调查了花楸树、北京花楸和粉色果实花楸的海拔分布格局及生长状况,并通过叶绿体DNA序列分析3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北京花楸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 2 000 m,花楸树分布于1 500 2 200 m,粉果花楸出现在两者重叠分布区内;粉果花楸叶绿体单倍型有70%与北京花楸相同,10%与花楸树相同,其余20%为其特有。[结论]表明:粉色果实花楸是花楸树和北京花楸之间的天然杂交种,是多起源的类群,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应作为独立的种来处理;花楸树和北京花楸均可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8.
9.
目前,由于市场销售的猪肉都是屠宰厂宰后就直接上市的新鲜肉(也叫热鲜肉),既符合广大消费者食用新鲜肉的需求,又保证了肉品质量。从市场调查中发现,市场上肉质的新鲜程度与季节密切相关。北方冬春两季,气温较低,市场上猪肉质量新鲜,早晨五时保持到下午五时,很少产生油脂的氧化气味;但在夏秋两季由于气温相对较高(ZOC以上),市场上猪肉的新鲜度到中午就明显出现次鲜肉的油脂氧化气味,到了下午五时就出现了臭味,甚至出现变质肉。因而对消费者食肉安全性造成威胁,购买猪肉的消费者投诉也增多。这种肉质变劣现象直接影响到肉…  相似文献   
10.
蚯蚓粪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骏  黄河  汤薇  朱琳  王冬梅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0):228-233
将蚯蚓粪有机肥以0.0、4.5、9.0、13.5、18.0 g/kg施加到土壤中进行培养,并种植野菜红枸杞,待收获后采集根区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添加了不同量蚯蚓粪有机肥的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OTU(运算的分类单位)数目随着蚯蚓粪有机肥的添加而增加,添加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真菌OTU数,但添加量和提高幅度没有明显趋势.同时,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提高幅度较高的处理分别为E20、E10.此外,从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蚯蚓粪有机肥的施加改变了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群落结构.从门水平看,细菌主要菌群的丰度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而真菌优势菌群的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从属的水平来看,蚯蚓粪有机肥提高了土壤主要细菌菌群中芽孢杆菌(Bacillus)的相对丰度,真菌主要菌群轮枝菌(除了E10处理外)随着蚯蚓粪有机肥添加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添加蚯蚓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微生物特有物种数目,并提高益生菌丰度,对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