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羔羊卵巢AMH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MH在羔羊和成年羊卵巢中时间和空间表达变化,揭示卵泡生长发育调控的机制。收集1月龄羔羊和正常成年羊卵巢,采用HE染色观察卵巢的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法检测绵羊卵巢AMH蛋白表达分布,RT-PCR技术分析卵巢卵丘细胞中AMH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卵巢HE染色后,对外源激素处理有反应的卵巢存在大量的大直径卵泡,且无中等卵泡和小卵泡,也没有黄体化和排卵;对外源激素没有反应的卵巢仅存在原始卵泡和少量的初级卵泡,无有腔卵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MH存在于生长期的腔前卵泡和小的有腔卵泡,以及卵丘细胞,大多原始卵泡无AMH的表达,而在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转变,外层的颗粒细胞由扁平向柱状转变时AMH有表达,颗粒细胞存在表达AMH和不表达AMH 2种类型。RT-PCR结果显示,羔羊卵丘细胞的表达量高于成年羊。AMH可能参与卵泡发育的启动、向促性腺激素依赖期的转变等过程的调控,其功能作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直径绵羊卵泡卵丘细胞中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基因的mRNA表达规律及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中、小卵泡卵丘细胞中都有FSHR、EGFR、GHR、b FGF、CYP19A、AMH的mRNA表达,不同直径卵泡卵丘细胞呈现递增趋势,大卵泡卵丘细胞与中小卵泡的卵丘细胞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AMH在直径5.0 mm的卵泡卵丘细胞中有所下降。不同大小卵泡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结果表明,各卵泡卵母细胞直径组间成熟率不显著,随卵泡直径的增大卵裂率增加,1.0~2.0 mm组与2.1~5.0 mm组卵裂率都显著低于5 mm组(P0.05),相互间无差异(P0.05);囊胚率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卵泡大于5.0 mm卵母细胞组极显著高于1.0~2.0 mm组(P0.01),2.1~5.0 mm组(P0.05)。证实卵丘细胞在绵羊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及随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高绵羊体内胚胎生产的效率对促进优良品种扩繁及良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利用不同年龄段良种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试验选用青年(18月龄,配种未受胎)、老龄(60~72月龄,经产)以及幼龄母羊(7月龄,性成熟前)做供体,用改进的程序进行超数排卵,研究供体年龄与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青年、老龄组母羊超排后只均可用胚数分别为10.9枚、10.3枚,显著高于幼龄母羊的6.0枚。青年、老龄组母羊的胚胎经移植后受胎率分别为71.6%、58.3%,显著高于幼龄组的41.7%。②幼龄、青年组回收的胚胎中囊胚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老龄组,说明幼龄、青年组供体的胚胎发育速度显著快于老龄供体。③青年、老龄组母羊超排前预注小剂量FSH,卵巢黄体数目明显增多,说明能提高超排效果。本试验优化了德国美利奴羊的超排程序,证明年龄显著影响德国美利奴羊的超排效果及胚胎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绵羊胚胎移植效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GSH)对绵羊细管冻精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绵羊冻精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0、1、2、2.5、3 mmol/L)的谷胱甘肽(GSH)对细管冻精质量及体外受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绵羊精子的冷冻稀释液中添加1 mmol/L GSH具有最好的效果,可以显著地增加冷冻解冻精子的活力以及精子质膜、顶体膜和DNA的完整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外受精的卵裂率及囊胚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在不影响后代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体内、体外胚胎移植效率,从而为体外胚胎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从移植胚胎数量方面着手,比较其对体内、体外胚胎移植受胎率和产羔率的影响;并以常用的胚胎移植作为对照,研究体外胚胎与其生产效率存在的差距;并对不同来源的后代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对比体外胚胎在生产中的生产效率。【结果】(1)移植2枚体外早期胚胎的受胎率(60.42%)显著高于移植1枚胚胎的结果(48.54%)(P0.05),前者的产羔率也极显著高于后者(74.68%vs 41.96%,P0.01);(2)移植单枚体外胚胎的受胎率和产羔率皆显著低于体内胚胎(P0.05);(3)受体移植双枚体内或体外胚胎,受胎率和产羔率都没有差异(P0.05)。(4)体外胚胎移植后代的公羔比例与体内胚胎没有差异,但显著高于自然繁殖(P0.05)。(5)体外胚胎的后代虽然初生重要显著低于体内胚胎(4.98 vs 6.2,P0.01),但其3月龄体重和存活率与体内胚胎后代皆没有差异(P0.05),且与自然繁殖组间都没有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早期胚胎,体外胚胎移植2枚,体内胚胎移植1枚的生产效率较高。并且对后代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玻璃化冷冻前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B,CB)预处理来分析CB对牛GV期卵母细胞固体表面玻璃化(SSV)冷冻后发育潜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玻璃化冷冻后,CB处理组和未处理组之间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体外培养组。说明试验中所用CB浓度 (2.5、7.5、15、20和30 μg/mL)对牛GV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效果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应激反应等。在奶牛感染乳房炎时,大部分涉及中性白细胞移行和激活的炎性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在他们的启动子区都包含一个可结合NF-κB的κB位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依赖NF-κB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笔者详细的阐述NF-κB基因在奶牛乳房炎发病过程中的特点、作用和表达机制,为从分子水平认识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一定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POUIF1基因第六外显子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方法]以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对POU1F1基因第六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a/0.57,0.aa/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结论]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在荷斯坦奶牛中BB型比AA,AB型的产奶量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汪立芹  王静  金贤华  陈博  黄俊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08-15409,15553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3(PDE3)特异性抑制剂Milrinone与亮甲酚蓝染色液(BCB)相结合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方法]比较了BCB对绵羊卵母细胞的筛选与传统的形态分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对胚胎后期发育的影响;研究了Milrinone对绵羊卵母细胞的最佳抑制时间,并用于BCB-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结果]A、B级卵母细胞中BCB+卵母细胞的比例为64.42%,极显著高于C级卵母细胞的17.00%;BCB+卵母细胞的成熟率(86.16%)、卵裂率(85.29%)、囊胚率(34.40%)分别极显著高于BCB-卵母细胞(50.94%、36.19%和6.73%);6 h是Milrinone对绵羊卵母细胞的最佳抑制时间,该试验组体外培养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Milrinone对BCB-卵母细胞抑制培养6 h,极显著提高了体外胚胎发育率。[结论]为提高绵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态添加FSH对绵羊卵巢皮质组织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促卵泡素(FSH)对体外培养绵羊卵巢原始卵泡和组织活性的影响。通过稳定或动态方式添加不同浓度FSH(1、10、50、100ng·mL-1),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PCNA方法来评估FSH对体外培养绵羊卵巢皮质组织中原始卵泡激活、生长、存活以及颗粒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此外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雌激素含量,评估卵巢组织体外培养过程中活性的保持。结果表明,先升后降动态添加FSH对于卵泡发育、存活和生长以及颗粒细胞的增殖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同时组织分泌雌激素能力也高于其他组。以稳定方式添加时,50ng·mL-1FSH在培养1d时显示对卵泡发育的显著促进作用(P0.05),添加10ng·mL-1以上浓度的FSH可以促进卵泡存活和生长(P0.05)。在整个培养期内,各培养组中雌激素产量持续增加,说明卵巢活性在本培养体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维持。本试验结果表明FSH可能参与早期卵泡的发生,动态添加FSH更有利于体外培养卵泡的发育和组织活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