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4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再干燥脱水贮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再干燥是可行的,干燥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发芽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5℃条件下再干燥是不可行的,干燥后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再干燥处理后贮藏16个月内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已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再干燥贮藏后使用KT、GA3和乙烯利处理对种子的萌发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北刺人参种胚形态后熟过程中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沈海龙  纪玉山  王红 《种子》2007,26(12):45-47
通过对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后熟期间胚形态的解剖观察发现:东北刺人参果实成熟时种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这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在暖温处理过程中逐渐完成种胚的分化与生长,种子胚分化和发育的速度不一致,从而导致种子休眠程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邢朝斌  沈海龙  刘岩  罗玲  范少辉 《种子》2006,25(7):44-45,49
以刺五加的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离体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在DNA水平上分析无菌苗和愈伤组织的遗传变异。10个10碱基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它们的PCR扩增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五加愈伤组织与无菌苗相比出现了DNA水平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水曲柳幼林适生立地条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帽儿山地区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水曲柳人工幼林生长指标进行标准地调查,并运用数量化方法研究了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结果表明: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为坡位,土壤A层厚,坡向和坡度,其中坡位为主导因子。水曲柳人工林在中上坡位生长最好,在下坡位生长差。根据立地因子划分了34个立地类型。此外对不同立地类型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养分并不是限制水曲柳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外源过氧化氢(H2O2)对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外植体内部抗氧化物质、抗氧化酶、一氧化氮(NO)等的影响,以成熟水曲柳子叶胚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通过对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外植体取材,测定其内部生理变化,分析外源H2O2对水曲柳内部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2O2的添加,对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还原性抗坏血酸(ASA)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主要在中后期阶段(42 d),且H2O2添加组高于对照组2.14%,对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影响在前期阶段(14 d),H2O2添加组是对照组的3.23倍;外源H2O2处理提高外植体H2O2的质量摩尔浓度,在14 d时,外源H2O2处理和对照的H2O2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生产上常用的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2019—2020年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施药,药后29 d,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最高,达83.86%,其次是40%丙硫·戊唑醇,防效为79.27%;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比对照增产14.09%.该地区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佳配方为200 g/L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不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对风箱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风箱果自然成熟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属于需光性种子,光照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在10~25℃条件下,种子均能萌发,以20℃发芽率最高[(78.33±1.67)%],萌发速度最快[(23.61±2.29)%];播种深度显著影响种子的出苗率(P<0.01),不覆土(O cm)出苗率高达(68.33±6.01)%;超过0.5 cm,出苗率显著降低,2 cm时出苗率为O;种子在土壤中萌发时,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40%,此时出苗最快[(15.44±0.15)%],出苗率最高[(51.67±1.67)%],幼苗的死亡率也较低[(16.67±8.82)%].自然条件下,温度不是种子萌发的限制因子,影响风箱果种子萌发和幼苗成功定居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含水量、光照以及播种深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花楸树人工控制授粉后的未成熟合子胚进行体细胞胚的诱导培养,通过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合子胚和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观察。结果表明:1)体细胞胚发生进程与合子胚相似,均经历了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最终发育成成熟胚;2)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在愈伤组织表面的体细胞胚均为单细胞起源,间接发生在愈伤组织内部的体细胞胚存在单细胞起源,同时还存在可能的多细胞起源;3)子叶和愈伤组织表面发生的体细胞胚在发育早期均具明显的胚柄,鱼雷形胚期胚柄退化;4)愈伤组织内部发生的体细胞胚没有胚柄;5)与合子不同,胚性细胞的第1次分裂为均等分裂;6)多细胞原胚周围降解的细胞具有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白城市不同地区9个样点的红皮云杉为研究对象,根据各树冠结构因子实测数据,建立了红皮云杉枝条基径、枝条长度与其着枝深度的关系模型,给出了弦长、着枝角度以及树冠半径的预估模型,并对红皮云杉树冠横断面和纵断面的基本形状进行了描速.  相似文献   
10.
以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共同构建的模式,提出了一套天然林小班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3个层次,4个指标、12个指标变量。结合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专家打分法,运用GIS数据地理技术,获得各指标变量的权重值及其评价值。经计算获得小班综合评价值。根据小班资源的综合评价,并天然林保护的基本准则,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小班划分为4个保育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