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焦晓丹  吴凤芝 《土壤通报》2004,35(6):789-792
对土壤微生物的4类研究方法即: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微生物标记物法、BIOLOGGN微平板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旨在通过比较寻求能够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最佳方法。分子生物技术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等相结合将是大力推动土壤微生物研究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的监测与防控,在两个疫情发生县市的网室内开展了越冬成虫发育、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老熟幼虫入土羽化、一代羽化成虫生理发育过程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调查,得到了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发生规律,确定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田越冬,越冬成虫一般在第二年6月中旬出土,4~7 d后交尾产卵,卵孵化期5~6 d,后卵孵化为一代幼虫取食为害,13~15 d后老熟幼虫入土羽化,土层深度5~10 cm。蛹期10~12 d羽化为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发育10~12 d后,交尾产卵,孵化为二代幼虫,为害7~10 d后入土化蛹,蛹期10~12 d,羽化为二代成虫,二代成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准确识别马铃薯甲虫,对该疫情进行及时防控,本文将马铃薯甲虫与同期发生的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同时阐述了马铃薯甲虫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4.
粘虫[Mythinna separata(Walk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夜盗虫,剃枝虫,又名行军虫,五彩虫[1],具有群居性、迁飞性、暴食性、突发性、趋光趋化性等习性[2],主要为害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也可为害禾本科杂草,大发生年份还可为害蔬菜.粘虫以幼虫取食为害,幼虫共6龄,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长,1~4龄食量低,总取食量占幼虫食量的5%~10%,进入5~6龄后,即进入暴食期,取食量占幼虫食量的90%~95%.粘虫大发生时可造成毁灭性灾害,幼虫群居咬食,短时间内就能将上千亩的农田掠食一空,夜间可以听到幼虫咬食的沙沙声,吃光一块农田后,粘虫群集迁移到附近的农田继续为害.如防治不及时,可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产[3].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甲虫入侵黑龙江省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马铃薯及烟草栽培大省,为马铃薯甲虫入侵、定殖提供了充足的食料;黑龙江省比邻的一些国家已有马铃薯甲虫分布,随着国际贸易频繁往来,加大了该虫侵入黑龙江省的危险性.本文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入侵风险,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一旦传入,将对我国马铃薯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做好马铃薯甲虫的疫情监测工作意义重大。笔者总结了近几年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疫情监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寄主、传播方式、途径及黑龙江省北部主要水稻产区的气候条件等几个方面,对其传入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稻水象甲传入黑龙江省北部水稻主产区、并定殖扩散的可能性极大,风险较高,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控苹果蠹蛾在黑龙江省的发生,阐述了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并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综合封锁防控技术模式,防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种子市场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执法难度大一方面随着种业市场的放开,除了原国营种子公司和科研单位等传统种苗经营单位,大量个体户、民营企业由其他行业转入从事农作物种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大豆疫病是我国检疫性的有害生物,是威胁大豆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许多大豆产区都有发生与分布,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较大,发生范围较为广泛,为了遏制大豆疫病的危害,黑龙江省重点在疫情普查、统防统治及检疫监管三方面进行了防控,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