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庆阳塬区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的特点及规律,提供防灾减灾科学依据,利用1965—2015年庆阳塬区西峰站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庆阳塬区年平均降水量539 mm,极端降水阈值22.7 mm,极端降水日数4.8天,极端降水强度36.6 mm/d,暴雨32次。(2)年平均气温9.0℃,极端最高气温29.2~36.4℃,极端最低气温-22.6~-11.3℃,夏天日数65.1天,低温日数125.7天,高温31次。(3)年降水量、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及强度均呈减少趋势,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暴雨变化趋势比较平稳。(4)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低温日数减少趋势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增温相对应。(5)年降水量与极端降水量之间,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日数和强度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的升高、低温日数的减少对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鉴别人类活动,特别是气象观测环境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和定量变化的影响特点,以达到客观分析气候变暖的目的,笔者利用1952-2009年西峰、平凉与1968-2009年环县气温资料,以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的西峰基准站1997年观测环境明显城市化为界限,通过计算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和线性回归方程倾向率等,判别城市热岛效应对西峰站气温序列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西峰基准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变暖趋势比平凉和环县更为明显;西峰年平均最高气温在南北方向上与平凉和环县比较,并无一致性显著影响。西峰站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比平凉站、环县增加0.051℃/10 a、0.111℃/10 a;西峰站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比平凉站、环县站增加0.279℃/10 a、0.478/10 a;就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线性倾向率而言,与环县相比,城市化环境对西峰具有一定的影响,西峰与平凉站相比无明显差别。关键词:观测环境;城市化;气温;均一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避免春旱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采用分期播种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播能使玉米生育期延长,生长发育好,叶绿素含量高,干物质积累多,产量高;而晚播玉米易受春旱影响,生长发育差,产量偏低,因此,在西峰塬区将传统的玉米播种期4月下旬提前到4月上、中旬,可以避免春旱的危害,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地。但春播日期的提前要根据年景变化,因地制宜,在春旱严重年份或较轻年份,春播日期提前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明显,而在雨水充沛、无春旱年份按照常规时间开展春播,对玉米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4.
焦美龄 《甘肃农业》2007,(10):22-23
在分析环县气候资源的特点基础上,总出了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陇东大雾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影响系统,利用庆阳市2007—2013年辐射雾的地面及高低空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气候背景及影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大雾空间分布以中南部山川区居多,宁县发生次数最多;时间分布多发生在2月及7—11月,其中以10月发生最多。大雾发生前一日20:00及当日8:00的高空形势主要为:槽过境型、槽前型、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前型、平直气流型;有利于庆阳区域性大雾产生的地面系统为变性高压后部类、高压控制类、冷锋前及低压区控制类、鞍型场类和均压场类。区域性大雾均为辐射雾,高压后部型大雾发生次数最多,各季节均有发生;高压控制类大雾次之,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冷锋前及低压控制类大雾略少于高压控制类,且多发生于后冬及春季,其中以3月发生次数最多;鞍型场及均压场类发生在9—10月,发生次数均较少。通过分析,揭示了庆阳市大雾的发生发展机制,为大雾的可预报性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前防范,尽可能降低大雾天气对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的做好对暴雨灾害预报分析能力,减少暴雨灾害对农业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笔者利用庆阳市2007—2014年8年间发生的暖区切变暴雨的地面及高低空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暖区切变暴雨受温湿条件影响较大,暴雨多发生在地理条件适宜、湿度条件较好的宁县西部、庆城与合水交界处、华池中西部、环县南部及镇原东部的区域;对比陇东暴雨多发的4—9 月,暖区切变暴雨主要集中在7—8 月,以7 月下旬和8 月下旬最多,占发生总数的85.7%;庆阳市暖区切变暴雨的发生前为持续性偏南风,时间长达3~7 天,相对湿度和温度会有1 个明显的跃变,在T-logP 图上反映出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Cape 值较大;落区主要是受地形影响和中层的干侵入有关,不确定性较强,切变线附近及其两侧都有发生;触发系统主要为暖式切变线,可分为低涡型和西南气流型。  相似文献   
7.
使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苹果观测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季终霜冻和苹果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春季终霜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比较明显,速率为3.2 d·10a-1,终霜日地面最低温度表现为波动变化,个别年份出现反常的重霜冻灾害;终霜冻过程的持续日数表现出阶段性增加规律,地面最低温度负积温在反常年份2005—2006年有增强变化; 1984年以来苹果开花盛期以5.9 d·10a-1的速率极显著提前,1998年以来提前趋势更加明显,1998—2012年平均开花盛期比1984—1997年提前10 d。气候持续变暖,苹果开花盛期提前的速率明显大于终霜日提前的速率,表明苹果花蕾出现至开花盛期遭受春季终霜冻危害的气候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8.
高原边坡回流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庆阳市大雾发生发展机理及成因,以便进一步提高大雾预报准确率,利用庆阳市2007—2013年7年间发生大雾的地面及高低空资料,对其天气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庆阳市雾大多是回流雾,且最多发生在东南部的宁县,最适宜大雾发生的季节是夏秋季,主要集中在7—11月;庆阳市大雾的发生具有连续性、持续性及多局地性、少区域性的特点;春夏季与秋冬季发生的大雾在生消的时间上有明显的不同;湿度条件是大雾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雾与温度有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大雾发生时地面风多以弱(风速≤4 m/s)的南风或偏南风为主,有一定的垂直风切变;在地面形式场上,庆阳市大雾基本上发生在稳定、较弱或者变性的高压形势下,具有回流雾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近35年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地带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甘肃庆阳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为黄土高原地带农业及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庆阳市8 站近35 年的降水、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庆阳黄土高原地带的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地带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强降水天气均出现在4—9 月。中部和东南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西北部呈增多趋势;气温差异性则表现为山壑地区比平原和川区冬天气温低,夏天气温高,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且升高趋势冬季贡献显著;年日平均日照时数西北部和中部呈增多趋势,东南部则呈明显减少趋势,4—8月为日照时数高值区,且夏季比冬季日照时数多出约1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