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昆虫病原线虫与体内细菌共生,专性寄生在昆虫体内,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研究是其高效应用的基础,涉及线虫及其共生细菌对昆虫的交互作用。本文针对斯氏属和异小杆属线虫的致病因子及这类线虫与寄主昆虫互作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WRKY转录因子参与调控与植物免疫反应相关的转录重编程,对植物抗病性发挥调控作用。为了解析WRKY在野生角瓜对根结线虫(RKN)抗性中的作用,通过RT-PCR并结合RACE技术从角瓜根系中克隆CmWRKY20全长cDNA序列,采用DNAStar和DNAMAN进行氨基酸序列与系统进化分析,通过qRT-PCR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叶片细胞转化法进行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mWRKY20转录因子cDNA序列全长1 603 bp,5′非翻译区646 bp,3′非翻译区320 bp,ORF长度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N365875;CmWRKY20具有1个核定位信号和1个WRKY保守结构域,锌指基序为C_2H_2,归类于WRKY第Ⅱ组,与黄瓜、甜瓜等作物WRKY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较近;CmWRKY20表达表现为抗病材料高于感病材料,根、茎高于叶片,CmWRKY20受根结线虫快速诱导,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CmWRKY20表达既有协同效应又有拮抗作用,CmWRKY20蛋白被定位于细胞膜上。CmWRKY20可能通过SA/JA信号传导参与对根结线虫防卫反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寄主范围广泛,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本研究选用黑龙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和部分育种材料共28份进行温室盆栽试验以明确其对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抗感反应,随机区组设计,5次重复。结果表明,北方根结线虫在这28份材料上都能繁殖,且繁殖系数(RF)均大于1(1.53~37.90)。白头翁、会-2和红参的繁殖系数分别为2.41、2.02和1.53,与青薯3号(36.93)和608 Kennebec(37.9)差异显著(P0.05);线虫在参试的马铃薯植株根上繁殖的卵块数量范围为每克鲜重26.6~217.4个,根据卵块数量分级,白头翁(3级)为抗病材料;植株上的虫瘿指数(Galling Index)范围为1.5~6.8,根据虫瘿指数评价,白头翁(1.8)、会-2(1.5)和红参(2.2)为抗病材料。综合块茎评价结果在参试的28份材料中白头翁是较抗北方根结线虫的材料,会-2和红参的根部对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耐病性,可作为培育抗病品种资源,感病材料青薯3号和608 Kennebec可作为筛选材料的感病对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昆虫病原线虫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侵染效果,用4种(品系)侵染期线虫的3个侵染剂量对2龄、4龄和6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从48 h时2龄和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来看,Sc-All线虫与相应侵染剂量相比其侵染效果最好(P0.05),500、1 000条·头~(-1)的侵染剂量校正死亡率为100%。从6龄幼虫生测结果看,Sf-IGA线虫用1 000条·头~(-1)的剂量48 h与Sc-All线虫效果相同,校正死亡率为100%。72 h时,4种线虫1 000条·头~(-1)剂量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Hb-NJ对4龄幼虫的侵染力最低。因此,Sc-All线虫对舞毒蛾2龄、4龄和6龄幼虫都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Sf-IGA线虫对6龄幼虫侵染效果较好。所以Sc-All和Sf-IGA是舞毒蛾潜在的生物杀虫剂,选择合适的昆虫病原线虫种(品系)及其合适剂量可以提高防治舞毒蛾幼虫效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病是大豆生产上重要经济病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同时该地区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文章阐述东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和变异及病害发生程度等规律.根据该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害发生特点综述已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利用抗病品种等.最后展望未来潜在防控技术,以期为东北地区大豆丰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