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7篇
  7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适宜的灌溉制度及施钾方案。于2021年03—0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W1(5 mm)、W2(10 mm)、W3(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和4个施钾(K2O)水平K1(180 kg/hm2)、K2(260 kg/hm2)、K3(340 kg/hm2)、K4(420 kg/hm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耗水量增加,W3处理比W1和W2显著增加23.66%和16.05%。同一灌水定额下,增施钾肥有增加耗水量的趋势(除W3K2外)。2)生育期内马铃薯钾素累积量呈“S”型变化,块茎膨大期前滴灌灌水定额小于10 mm、适量增施钾肥均有利于马铃薯钾素累积。在K4施钾量下,W3处理马铃薯钾素累积最多,与W1和W2相比,钾素利用效率提高17.74%和19.48%,钾素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均接近40%。3)同一灌水定额下,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在K3处理下获得最大值,K3处理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2 983.2 kg/hm2和110.3 kg/(hm2·mm),比K1、K2、K4处理分别提高9.53%、5.88%、13.16%和5.91%、3.15%、15.90%。4)同一施钾量下,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均在W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除W1K1外),W3处理下平均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2 294.0和118.1 kg/kg,比W1和W2处理分别提高5.84%、4.02%和8.58%、8.70%。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块茎膨大期前5 mm,膨大期后20 mm,钾肥施用量为340 kg/hm2。  相似文献   
2.
非充分灌溉预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出作物需水量,根据初始土壤含水率和作物生长发育的长度,通过农田土壤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当前的土壤含水率,依此作为判断灌水与否以及预报灌水日期的依据。当土壤含水率下降到土壤水分下限值时就灌水,计算并输出灌水量,当其未达土壤水分下限值时,则预报需要灌水的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型拖拉机液压系的结构分析,探讨东方红170拖拉机提升器壳体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简单、投资成本低且便于推广应用,设计了一套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电接点压力表测量负压计中的压力,设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方式的灌水下限和上限.当土壤基质势达到灌水上下限时,通过电接点压力表和自动控制电路,实现灌溉预报和自动控制.灌水过程中,通过单片机、远传水表和液晶显示屏,可以实现灌水时间、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的记录与存储.经室内试验验证表明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可行,对于粉砂壤土可以将灌水上限的土壤基质势设置为-8 kPa左右.  相似文献   
5.
几种地下水位空间插值方法在干旱内陆区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干旱内陆区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盆地为例,分析比较地统计学方法常用的8种空间插值方法在地下水位插值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反距离加权法(IDW)插值误差较大,容易出现牛眼现象;多项式插值(GPI和LPI)要求资料的全局或局部趋势性很强,导致在对离群值插值时,误差偏大;径向基函数插值(Rspline和Tspline)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数据变化范围小,否则其插值结果差异很大;普通克里格插值(OK)效果较好,尤其对离群值的处理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其中OK、泛克里格插值(UK)插值较简单克里格插值(SK)插值误差较小,且插值结果较光滑,符合实际地下水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小型拖拉机液压系的结构分析,探讨东方红170拖拉机提升器壳体开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热传输过程的量化对于农业用水管理和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波文比通量观测系统实测数据和气象站资料,对覆膜滴灌紫薯农田的水热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潜热通量是全生育期覆膜滴灌农田能量支出的主要部分,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支出占比较小,全生育期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土壤热通量支出占比分别为69.12%、25.14%、6.57%。不同天气条件下,显热通量的大小和变化范围均小于潜热通量。潜热通量对降雨和灌溉的响应最为显著,且降雨影响程度大于灌溉。净辐射、气温对潜热通量的影响较大,表层土温和风速变化的影响则较低,各环境因子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对潜热通量产生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以深化对覆膜滴灌紫薯农田水热传输规律的认识,为作物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对花生土壤水热环境和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农用白色地膜(WM)、黑色地膜(BM)、白色全生物可降解膜(WDM)、黑色全生物可降解膜(BDM)及不覆膜(CK)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试验探究不同颜色可降解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对花生土壤水热环境及其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1)WDM处理与BDM处理较WM、BM处理增温保墒效果更好,苗期WDM处理0~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较WM处理高0.8℃,BDM处理较BM处理高0.6℃;苗期WDM处理夜间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较WM处理提高0.8℃,BDM处理较BM处理高0.6℃;苗期WDM处理夜间有效土壤积温较WM处理高88℃,BDM处理较BM处理高60℃;WDM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较WM处理提高11.7%,BDM处理较BM处理提高7.2%。(2)WDM处理花生产量较WM、BM、BDM处理分别增加5.3%、6.6%、17.3%,WD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WM、BM、BDM处理分别提高7.8%、11.7%、22.8%。(3)白色可降解膜较黑色可降解膜降解程度提高14.6%。【结论】综上可知,山东花生种植中适宜选用白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W)、纯氮施用量(N)和种植密度(D)对制种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次序及各因素水平的最佳搭配,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设置了三因素三水平的大田正交试验(W:苗期和成熟期灌水下限为60%田持,其他生育期灌水下限W1为60%田持,W2为70%田持,W3为80%田持;N:整个生育期纯氮施用量,N1、N2和N3分别表示120、240和360 kg/hm2;D:种植密度,D1、D2和D3分别表示85500、100500和120000株/hm2)。结果表明:(1)灌水下限、纯氮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交互作用不明显;(2)在种植密度85500-12000株/hm2范围内,制种玉米产量和穗粒数影响因素次序均为W>D>N(主→次),千粒重影响因素次序D>N>W(主→次);(3)宽行70cm,窄行40cm膜下滴灌种植制种玉米的方式下,玉米种植最佳的因素水平为W2N2D2,即灌水下限设为田持的70%(W2),纯氮施用量为240kg/hm2(N2),种植密度为100500株/hm2(D2)。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适水种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站点1965—2014年逐日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利用GIS软件进行空间插值做出了马铃薯发芽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的旬平均温度和降雨量空间分布图,根据国内外对几种主要马铃薯品种耗水规律的研究,选择出内蒙古各地区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结果表明:在降雨量为400~450 mm的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适宜种植菜用品种‘克新1号’、淀粉加工品种‘陇薯3号’和油炸薯条品种‘布尔班克’;在降雨量为300~400 mm的东部大部分地区,最适宜种植菜用型品种‘费乌瑞它’和‘克新1号’,其次适合油炸品种‘夏波蒂’、‘布尔班克’和‘大西洋’;而在降雨量为200~ 300 mm的中部地区,适宜‘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的种植,但不会达到最优产量;而在降雨量偏少的中西部地区,若存在灌溉条件,可通过覆膜等措施种植‘费乌瑞它’、‘夏波蒂’、‘布尔班克’;而在降雨量为100 mm以下的西部地区,由于块茎形成期的温度超过块茎生长的最适温度,该地区并不适宜马铃薯的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