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查明引起2013—2014年江苏多地育肥羊出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的病因,通过采集发病羊场鼻拭子,采用细胞接毒分离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形态结构观察和病毒核酸鉴定,分离到一株山羊疱疹病毒Ⅰ型(caprine herpesvirus 1,CpHV-1),命名为JSHA1405;并对其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接种MDBK细胞后,盲传至第3代时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电镜下可见直径约100nm有囊膜的病毒粒子;gB全基因测序表明其为CpHV-1,序列比对显示JSHA1405株与CpHV-1瑞士分离毒E/CH株相似性最高,为99.2%。致病性试验表明,JSHA1405分离株可导致山羊发热持续一周以上,体温最高可达41.8℃。山羊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表现为精神沉郁、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涕,可通过鼻腔/粪便排毒。山羊感染后第7天出现中和抗体,第28天达到最高。这是国内首次报道CpHV-1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离毒JSHA1405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为CpHV-1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正>河北地区近期石家庄无极一带无流行性疾病发生,但是在个别猪场的架子猪有腹泻现象出现。王占伟(本刊特约通讯员)由于天气突然转变,大猪、母猪、育肥猪普遍出现慢性猪瘟、气喘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症状是发烧(体温40℃~42℃)、咳嗽、皮肤发红等,在早晨与夜间症状更为严重。怀孕母猪有流产现象。仔猪多出现黄白痢。这次疫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试验的目的是为建立间接血凝试验诊断HPS的方法,为检测该病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间接血凝法在检测HPS抗体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少,直接测出抗体效价的高低,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人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断奶大鼠中获得新鲜的胃粘膜,分离培养胃粘膜上皮细胞,培养30 h后,试验组换为分别含有1&#215;10^-4、1&#215;10^-3、1&#215;10^-2和1&#215;10^-1μmol/L生长素(Ghrelin)的新鲜培养液,对照组换为不含Ghrelin的正常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4 h,收集培养液和细胞,分别测定培养液中胃蛋白酶活性和细胞中H^+-K^+-ATPase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215;10^-3μmol/L的Ghrelin可显著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1&#215;10^-4、1&#215;10^-3和1&#215;10^-2μmol/L的Ghrelin显著提高胃黏膜上皮细胞中H^+-K^+-ATPase的活性(P〈0.05)。表明Ghrelin体外作用于胃粘膜上皮细胞可刺激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国产的替米考星进行了体外抗支原体活性最小抑制浓度的测定,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作为试验材料在保护性施药条件下进行防效试验,探讨其不同剂量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并观察其对柑橘叶片发病率、梢发病率、落花落果率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 500倍液、2 000倍液、2 500倍液、3 000倍液的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对柑橘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以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 500倍液处理的防效较好,防效达到93.15%。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的遗传进化关系及变异株各亚型间的抗原性差异位点,为PEDV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将采集的3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接种至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上进行PEDV分离,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Western blotting、 RT-PCR和电镜观察进行鉴定,通过TCID50测定病毒滴度及绘制病毒体外增殖动态曲线;将分离毒株基因组分成33段进行RT-PCR扩增,使用Lasergene中的SeqMan拼接序列,然后以MEGA 7.0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并以Protean中的Jameson-Wolf算法进行抗原性分析。【结果】其中1份PEDV阳性仔猪肠道组织样品在Vero细胞上盲传至第6代时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其命名为CH-HK-2021毒株; 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CH-HK-2021毒株能与小鼠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且RT-PCR能扩增获得预期的目的条带,证实分离毒株即为PEDV。CH-HK-2021毒株的直径在80~120 nm,且病毒粒子表面带有刺突样的形状,属于冠状病毒;其在Vero细胞上能稳定传代,目前已传至100代。CH-HK-2021毒株在感染Vero细胞24 h后,其病毒滴度达最高值,为105.6 TCID50/mL。CH-HK-2021毒株全基因组除去poly (A)尾结构为28034 bp,与PEDV参考株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0%~98.9%,与参考毒株S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3.1%~99.0%,其中与变异株CH/JX/01(KX058031)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与经典毒株AVCT12(LC05345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低。CH-HK-2021毒株属于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G2a毒株与G2b变异株在S基因上存在42个核苷酸差异位点,在S蛋白上则存在6处抗原性差异位点,且主要的差异位点位于S2亚基上。【结论】分离获得的CH-HK-2021毒株属于PEDV G2a变异株,为我国当前的流行毒株,与PEDV经典毒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G2a毒株和G2b变异株在S2亚基上存在多处抗原性差异位点,故推测S2亚基是导致G2a毒株与G2b变异株抗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无土栽培自身的生态系统特点,病害一旦侵入即迅速发展,尤其是一些水生病原苗会随营养液的循环扩散到所有植株上,引发根部病害,成为无土栽培蔬菜的突出问题,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尤为难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