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水分胁迫是植物面临的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研究植物的抗旱机理以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抑制性差减杂交是一种筛选特异表达基因的良好手段,使用该方法成功构建了豆科植物黄花苜蓿和蒺藜苜蓿2个差减文库并进行测序。通过GO分类和KEGG分析等手段对文库中序列进行分类,并分析表达序列的差异,发现黄花苜蓿文库中对抵抗水分胁迫起积极作用的基因表达序列明显多于蒺藜苜蓿。此外,还对筛选到的2个基因在2种苜蓿中的干旱响应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花苜蓿中这2个基因的表达更加有利于响应和抵抗干旱。这些结果在分子层面上一定程度的解释了黄花苜蓿较蒺藜苜蓿更加抗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中科1号黄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自然干燥、39 ℃干燥和65 ℃干燥3种干燥方式下苜蓿种子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发现,39 ℃为不影响苜蓿种子萌发率的最高干燥温度,65 ℃干燥可使苜蓿种子萌发率下降50%;39 ℃干燥和自然干燥相对于新鲜种子产生的差异代谢物最相近,65 ℃干燥造成的代谢物差异较大;核苷、核苷酸及类似物是高温干燥造成的种子差异代谢物中最大的一类,其次为脂类及类脂分子和有机酸及其衍生物;高温干燥对种子嘌呤代谢途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从代谢的角度阐明了高温干燥造成苜蓿种子萌发率降低的机理,为苜蓿种子干燥设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天佐  张文浩 《草地学报》2020,28(1):268-272
为开发一种高效的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转化体系,本试验以‘中科1号’花苜蓿为材料,使用发根农杆菌作为介导进行毛状根转化,并分析毛状根发生率和转化率。试验表明:利用本研究开发的方法可使花苜蓿在一周左右产生毛状根,其发生率可达72%;经鉴定,毛状根中成功转入基因并超表达的占66.7%。花苜蓿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将为其功能基因研究提供有力的手段,进而为苜蓿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苜蓿是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常被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不同耐旱性紫花苜蓿应对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中科1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Zhongke1’)为试验材料,以三得利紫花苜蓿(M.sativa‘Sanditi’)为对照,采用自然干旱法进行处理,比较干旱胁迫对其生长性状、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使用转录组测序分析2个品种响应干旱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与三得利相比,干旱胁迫下中科1号紫花苜蓿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更低,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清除能力更强。中科1号和三得利分别有5308个和8053个响应干旱的基因; 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中科1号的346个干旱响应基因被显著富集在6个GO类别,而三得利的1683个干旱响应基因被显著富集在29个GO类别;此外,我们还筛选到19个在中科1号中表达量显著高于三得利的抗旱关键基因。本研究发现紫花苜蓿可能通过上调抗旱基因SUS、P5C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