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应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对玉米冠层内外 4个高度风速数据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1h平均风速的连续小波变换提供了不同高度风速数据所包含的多种周期分量的清晰图像 ,1d和 18d周期是 4组风速数据包含的主要周期分量。连续小波变换的平均谱显示了风速数据的时间变异性和能量在不同周期分量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作物生长过程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方面作了一次尝试。建立了计算机模拟所必需的基础软件:将水稻干物质的累积与产量形成分解为几个过程,如 CO2同化,干物质分配,叶面积扩展,分蘖消长和幼穗分化等,分别制定了数学模型和子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总模型和总程序:进行了水稻群体实验,以确定模型的部分参数。模型的表现在形式上符合实际情况,这说明模型的依据和结构是合理的,但在绝对数量上尚有误差。灵敏度试验提供了关于改变某一参数所产生的影响的信息,这对于指导生产和设计实验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物冠层微气象仪器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成适用于测定作物冠层内部微气象(温度、湿度和风速)的观测仪器。应用4组温度与湿度感应器和热球式风速传感器于实验室进行标定,并在大田自然条件下进行平行对比检验。玉米观测试验结果符合小气候的基本规律,并给出更加精确和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4.
合宜密植程度问题近年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许多科学研究机关和农村人民公社都广泛地进行了密度试验,加深了对密植问题的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密植试验资料试整理、分析后发表出来的还不多,因此彼此交流很不够,在确定各种作物的合宜密植程度的原则方面,在建立合理密植的理论方面,仍然感到资料不足,观点分歧。如何进一步把这些资料加以系统分析,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看来是目前很值得做的一项工作。最近读了杨立炯等同志根据80个密植试验所著《水稻合宜密植的生物学基础及共应用原  相似文献   
5.
雷宏俶  王天铎 《作物学报》1963,2(3):263-278
本文从穗重与穗数的关系及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关系两种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合宜密度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概括这些关系的经验公式。根据这些公式可以求出合宜密度范围。文中对不同肥力下的合宜密度、经济上合算的密度等问题,以及前人所提出的产量~密度函数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小波变换方法在植物冠层微气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小波变换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应用数学分支,是一种较新的谱分析方法。本文对小波变换方法及其在农业微气象中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采用1999年8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禹城农田综合实验站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对玉米冠层内外不同高度温度、风速、湿度数据的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很好地揭示了植物冠层内外微气象因子变化所包含的周期分量。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在农业气象的书籍和刊物中,关于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方面,有两个错误非常广泛地流行,应该引起注意。一个是所谓“热量资源”这个名词常用于对某一地区气候条件的描述。它有很大的毛病。第一,对形成原初(或称第一性、初级)生产力的植物来说,大气和土壤中的热量是不能用于形成有机物的。因为植物不是热工机器,不能利用一定温差下热量的转移做功。植物只能利用太阳的辐射能。辐射能一旦转  相似文献   
8.
王天铎  雷宏俶 《作物学报》1963,2(2):207-214
合宜密植程度问题近年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许多科学研究机关和农村人民公社都广泛地进行了密度试验,加深了对密植问题的认识。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密植试验资料试整理、分析后发表出来的还不多,因此彼此交流很不够,在确定各种作物的合宜密植程度的原则方面,在建立合理密植的理论方面,仍然感到资料不足,观点分歧。如何进一步把这些资料加以系统分析,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看来是目前很值得做的一项工作。最近读了杨立炯等同志根据80个密植试验所著《水稻合宜密植的生物学基础及共应用原  相似文献   
9.
1.引言 黄淮海平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辐射和温度条件适宜,适合多种作物生产,但降水量不足,特别是河北省的黑龙港地区,降水量只有500mm左右,面对1000mm左右的蒸发需要(潜在蒸发量),水的供应不足成为限制产量的重要因素,提高现有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调用区域外的水资源(引黄河水或长江水)成为提高生产的重要途径。 对这两方面前景和实现途径的讨论已有很多。本文想着重讨论一些看法、说法或处理方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的农业利用问题之二—水利用的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估算水的利用效率的意义 对于水资源不足的黄淮海平原,就水而言,提高产量的方向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现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增加水资源的数量。后者主要是引黄河或长江的水(简称引黄或引江),而引黄或引江的是否可行,取决于单位输水量产出与投入之比,其产出也依赖于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