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取3株乳酸菌分别为保加利亚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活化菌株并培养至第2代,接种到培养基中,待菌生长到8,10,12,14,16,18,20,22,24 h,对菌种进行制片和革兰氏染色,对比3株乳酸菌的形态变化。3株乳酸菌的所有涂片都呈现蓝紫色,证明3株乳酸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3株乳酸菌在培养16~18 h时,为对数期末期,革兰氏染色试验菌体呈现典型形态。在对菌体染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菌龄和脱色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对菌种活化、传代、培养、涂片、染色等过程中影响形态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用细菌标本片和影像记录的方式呈现形态变化规律,探究典型大肠杆菌形态的条件,即采用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分别对培养8~24 h的大肠杆菌进行涂片染色,中间每2 h涂1次片,最后在显微镜下统一进行镜检观察。大肠杆菌在培养8~16 h时,形态特征表现明显,呈现短杆状。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菌龄和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