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红壤∶腐殖土=1∶0(ST1,体积比)、红壤∶腐殖土=3∶1(ST2)、红壤∶腐殖土=1∶1(ST3)、红壤∶腐殖土=1∶3(ST4)4个土壤养分水平以及对照(W1)、轻度干旱胁迫(W2)、中度干旱胁迫(W3)和严重干旱胁迫(W4)4个水分处理水平,研究土壤养分与水分对猪血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水分对猪血木幼苗丙二醛、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分别随着土壤养分与水分的降低而降低;猪血木幼苗不同营养器官生物量随着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并在ST3土壤基质下达到最大值;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随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而水分饱和亏和水分组织密度则增加。  相似文献   
2.
牛筋条为我国西南特有的单型属资源植物,试验研究了牛筋条种子在花萼筒的有无、不同恒温及变温处理和激素处理等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花萼筒的存在明显降低了牛筋条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在15~30℃的恒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低温有利于牛筋条种子的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外源激素GA和6-BA处理使发芽率降低.研究结论为该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植物树头菜的可食用部分嫩茎叶进行了营养成分的测定并与普通蔬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每克树头菜嫩茎叶鲜样中含粗蛋白74.5 mg,总氨基酸27.2 mg,人体必需氨基酸11.2 mg,远远高于普通蔬菜.且所测定的11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蔬菜的平均值,尤其是P、K、Ca、Mg、Fe的含量是普通蔬菜的数倍.充分说明树头菜是营养价值很丰富的一种野生蔬菜,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牛筋条为我国西南特有的单型属资源植物,试验研究了牛筋条种子在花萼筒的有无、不同恒温及变温处理和激素处理等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花萼筒的存在明显降低了牛筋条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势:在15~30℃的恒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低温有利于牛筋条种子的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外源激素GA和6-BA处理使发芽率降低。研究结论为该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标本查阅与野外调查对云南省昆明市观赏种子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整理得出昆明市观赏种子植物共有140科440属694种,其中被子植物131科415属642种,裸子植物只有9科25属52种,优势科为蔷薇科、木犀科、菊科和百合科.按照生活型分类,乔木的有54科209种;灌木为53科168种;草本为72科297种;藤本为13科120种,其中观花类植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观植株类、观叶类和观果类.栽培植物有91科275属462种.研究探明了昆明市观赏植物资源的现状,并对昆明市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可持续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我国分布较广泛,但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农耕过度等诸多原因,导致野生大豆群体逐渐减少,野生大豆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本文从群体遗传学、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对中国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制定该物种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有性繁殖与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种子扩散潜在的生态风险,开展了滇池大水面凤眼莲有性繁殖和种子结构及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外海白山湾水域凤眼莲克隆繁殖能力较弱,大面积开花可进行有性繁殖,但结实率极低,约为5%~10%。凤眼莲种子极其微小,千粒质量仅为(0.429±0.009)g。肉眼观察其表观性状,成熟的种子呈黄褐色,状似枣核;以扫描电镜观察其种胚结构,为单胚种子,状如骨头,外包胚乳和种皮。87%~95%的饱满种子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8.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 H.T.Chang)为中国特有的山茶科单型属猪血木属的珍稀濒危植物,现仅分布于广东省阳春县八甲镇地区,且仅残存一个居群,居群内个体数量仅100余株,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物种濒危原因分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环节,文章从猪血木的地理分布、生活史特性、种群分布现状及生态环境因素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该物种的濒危现状,猪血木种群地理分布的局限性限制了其空间拓展;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生境要求特殊和种群现状不利于其更新和发展,人为干扰对猪血木影响严重。其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过度砍伐所导致的个体数量下降,文章认为现存种群和生境的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最有效手段,针对猪血木的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就地保护,促进自然种群的繁衍更新,建立猪血木繁育基地进行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的保护策略,以期为猪血木的保护和种群恢复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也为中国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标记在茶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是山茶属植物中最重要的作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茶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茶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是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RFLP、RAPD、AFLP、ISSR、SSR等,它们各具其优点,并在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后在茶树其他方面的研究中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濒危植物猪血木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血木是中国特有的山茶科单型属猪血木属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只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有分布,现存种群数量极少。对猪血木的开花物候、花部结构、访花昆虫及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并针对猪血木的野外传粉过程进行了套袋对比实验。此有关其传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血木自然开花正常且花期长,自然结实率为42.4%~50.4%;猪血木为虫媒植物,传粉者为蜂、蝇、蝶等类的多种昆虫,在花上共捕到17种昆虫,其中9种在各居群均见分布,其传粉途径正常,为异花授粉植物。有鉴于猪血木分布地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及城市化建设对其传粉昆虫生存及分布的影响,建议在对猪血木的保护策略中注意保护其传粉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