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淮6 号’是从广西山药资源中选育而得。该品种早熟, 高产, 铁、锌含量高, 分别达20.2 mg/ kg 和12.0 mg/ kg , 薯皮鲜红色。  相似文献   
2.
淮山块茎传统的加工方法都使用硫磺熏蒸,通过残留于产品上的亚硫酸根离子的强还原作用来抗氧化,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保持淮山干片颜色洁白,但产品中亚硫酸根离子残留量较高,对出口不利。采用无硫化加工技术进行加工,结果表明:淮山干片二氧化硫含量为70.82mg/kg,仅为传统硫磺熏蒸方法含硫量623.70mg/kg的11.3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土壤Cu浓度对土壤性状动态变化规律及甘蔗生长的影响,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土壤Cu浓度处理(44.15、61.65、79.15、86.65、94.15、269.15、444.15mg/kg),在甘蔗不同生长期采样分析土壤性状及蔗株的生长情况。【结果】土壤脲酶随Cu浓度的增加(44.15-444.15mg/kg)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浓度为86.65或94.15mg/kg时达最大值;甘蔗各生长期土壤碱解N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其中分蘖期和伸长期呈显著正相关;甘蔗株高、茎径、产量、蔗汁锤度随土壤Cu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甘蔗Cu受害临界值为土壤全Cu269.15mg/kg或蔗茎Cu7.82mg/kg。【结论】适宜的土壤Cu浓度可提高土壤脲酶活性、碱解N含量及甘蔗产量、品质;土壤脲酶活性与Cu浓度呈负效应,土壤碱解N与Cu浓度呈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两年的试验表明,豌豆和黑麦草混种,每公顷稻田可获1万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收入,并可提供4.5-5.5万公斤鲜饲料,可使水稻增产11.02%,稻田有机质增加0.32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淮山品种"桂淮2号"的选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淮山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蔓性块茎类植物,是药食兼用的高效经济作物。通过优良单株筛选,结合群体观察以及植物学、生理学、产量和营养品质等相关研究,从广西地方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淮山品种“桂淮2号”,并介绍其特征特性和田间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矿质营养丰富等特点,可作为药材加工和菜用、粮用、饲用等。  相似文献   
6.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演化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着重探讨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在不同种植年限的演化特征,并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果园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红壤果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在0.17~0.25之间,果园土壤肥力属中下水平。不同年限果园IFI的变化趋势为"N"形走势,即新开果园在10年内IFI略有上升,10年后下降,而在30年以后果园土壤IFI又有增加。造成这种走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广西高温多雨的气候、果园环境和施肥管理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近15年开垦种植的果园中,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果园土壤砂化,11~15年树龄果园的砂粒含量比0~5年树龄果园增加近23个百分点,而团聚体(>1mm)和有效阳离子代换量(ECEC)却分别减少24个百分点和3.0cmol/kg,果园土壤环境恶化。防止新开果园水土流失,改善新开果园土壤环境,为广西水果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广西冬种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和春夏繁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围绕冬种马铃薯优良品种缺乏和脱毒种薯不能自给这两个困扰和制约广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国内外引进39个马铃薯品种,筛选出适合广西冬种的优良马铃薯品种9个,其中“大西洋”等3个品种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经多点试验,探明了广西适宜脱毒马铃薯春夏繁、种薯产量达22500~37500kg/hm^2的主要生态区域,基本划定了百色市800~1600m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春夏繁种的适宜播种时间,总结了种薯越夏贮藏完好率在90%以上的相关技术,形成了适合当地的脱毒马铃薯春夏繁种技术体系,研究技术具有原创性。  相似文献   
8.
宁秀呈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04-6707
对1981~1984年入库贮藏的188份稻种资源,分别进行入库时和入库后不同年份定位跟踪监测其生活力变化,发现在贮藏中不同类型稻种资源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速率为0.12%~3.05%;多数品种种子贮藏26年后发芽率仍保持在75%以上;以发芽率75%为基准进行预测,发现不同水稻类型品种安全贮藏年限差异很大,为12~50年甚至更长时间。表明对水稻种质资源生活力进行跟踪监测,并对进入安全贮藏期的种质进行更新对水稻种质资源保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育出丰产性好、淀粉含量高、口感佳、适应性广的淮山药新品种,以满足多样化的淮山产品消费需求。【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根据淮山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的特点,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将选育获得的优良单株分别在种质资源圃和大田种植,对其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植株进行观察。【结果】淮山药新品种桂淮7号丰产性好、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且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于2012年3月28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淮7号作为粮食作物可在长江以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硅、磷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出苗率、生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甘蔗生长的最佳硅、磷配比。【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施磷有较好的甘蔗产量收益,而合适的磷、硅配施,有利于甘蔗出苗及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甘蔗产量水平与磷素(x1)、硅素(x2)间的回归模型为:y=4.080+0.254x1-0.068x2+0.077x1x2-0.315x12-0.207x22。磷和硅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5 g/盆(P2O5) 和7.2 g/盆(SiO2),磷与硅最佳配施比例为7.5∶7.2,甘蔗产量为4.12 kg/盆,经济效益为1.82元/盆。【结论】建立的甘蔗产量与硅、磷肥用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作同类甘蔗地土壤的施肥决策和预报,磷(P2O5)和硅(SiO2)的最佳比例为7.5∶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