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评估感病区和非感病区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本试验对2017年和2018年的1个感病区和6个非感病区的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进行了测定。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配对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对2017年和2018年种植于感病区和非感病区的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数据进行分析,共设置4个重复。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2018年3区外,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其他6个区域的4个重复的根产量差异不显著;2017年和2018年7个区域的10个品种之间显示出显著和非显著差异。箱线图显示,2017年的含糖率和2018年根产量与含糖率在7个区域的感病区(1区)与非感病区(2区~7区)均存在显著差异(配对t检验,p<0.001,p<0.001,p<0.001)。2017年,1区中的BETA377、BETA468、ST13112、LN90905、KWS2314、SV1554、BETA379和KWS9147没有显著差异,并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1区Knhn1357的根产量与其他9个品种具有显著差异,且处于高水平。在区域1中,2017年HI0554、BETA377、Kuhn1357、SV1554的含糖率与2018年HI0554、BETA468、KWS2314、Kuhn1357含糖率无显著差异,且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和2018年,除2017年的LN90905与HI0554的根产量有显著差异外,5区10个品种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差异不显著。2017年和2018年,区域1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配对t检验,p<0.001,p=0.036)。区域5中,2017年和2018年10个甜菜品种的根产量差异不显著,含糖率差异显著(配对t检验,p=0.931,p<0.001)。经综合评估,ST13112,LN90905和SV1554抗病力较低;Knhn1357、BETA377、BETA468、KWS2314、KWS9147、BETA379和HI0554的抗病力较强。在同一区域和品种之间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甜菜抗丛根病育种的抗性基因来源以及作用特点,笔者归纳了甜菜丛根病抗性的来源,包括Alba抗性源、Rizor和Holly抗性源、WB42抗性源、WB41和WB258抗性源以及R36抗性源,并介绍了5种甜菜丛根病的抗性基因特点。另外,对甜菜抗丛根病资源的育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回交、杂交和轮回选择。通过这些方法将携带抗丛根病资源的甜菜整合至适应性高的甜菜种质资源上,从而获得理想的抗性资源。针对甜菜抗丛根病育种过程中培育和选择甜菜丛根病抗性基因型的过程缓慢、费力且昂贵,以及具有抗性基因品种的抗性易被破坏的情况,现提出如下解决策略:(1)通过分子标记来选择理想的甜菜新品种;(2)不断鉴定新的抗性基因,并将其整合到甜菜的基因库中;(3)开发新抗源,通过鉴定其他基因座上与先前发现的抗性基因的等位基因,为释放具有足够抗性的品种提供机会。抗甜菜丛根病育种的下一个挑战将会是将新的抗性基因导入育种材料,并通过将不同基因座上的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到育种系中进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甜菜对丛根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优化分子标记鉴定甜菜育性的整个鉴定过程,为分子标记鉴定甜菜育性真正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打下基础。以随机抽取的10份糖甜菜和5份甜菜多胚种质资源嫩叶为试材,采用两种甜菜DNA提取方法、双重PCR以及两种电泳方式对甜菜育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裂解液法在提取甜菜DNA上更加高效便捷,1 h就可以提取100份甜菜DNA,效率远远高于CTAB法;采用双重PCR的方式进行甜菜育性鉴定完全可行,使甜菜育性鉴定时间减半。对两种电泳方式进行对比发现,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跑出的结果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而1%琼脂糖凝胶电泳跑出的结果完全满足实验要求。通过对用分子标记鉴定甜菜育性的整个鉴定体系进行优化,得出用裂解液法进行甜菜DNA的提取、双重PCR进行甜菜育性的鉴定、电泳方式选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达到快速鉴定甜菜育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