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忻州地区种植的优良谷子品种,从河北、山西等地共引进19个谷子品种于2018、2019年连续2 a在忻定盆地进行试验、鉴定、筛选,结合忻定盆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各品种在试验中的表现,对谷子的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穗长度、主穗直径等农艺性状及单株穗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粒型、粒色等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以筛选出田间表现良好、产量稳定、适口性好的品种。结果显示,在19个谷子品种中,长生13号综合表现最好,其中,平均主茎长度为136.9 cm,抗倒性好;2 a平均产量为5 909.09 kg/hm~2,比对照晋谷21号增产29.3%,且产量稳定,适宜在忻定盆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在非目的品种核桃大树上利用方块形芽接方法,探求与核桃树地径相适应的预留橛数和嫁接芽数,以期为核桃生产中的大树芽接技术提供操作依据。在相同肥力地块选择相同地径水平的核桃树作 为砧木,设置单因素4 处理试验。第1 年短截骨干枝,第2 年在新生嫩枝上采用方块形芽接技术嫁接目的品种芽块。接后从第2 年开始,连续3 年调查核桃树冠直径恢复情况、主干感染腐烂病的情况及单位面积产量。最终总结出合理的留橛数和嫁接芽数。调查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预留橛数越多,嫁接芽数越多,树冠恢复就越快,主干感病越轻,产量恢复也越快。对于地径在20~25 cm内的核桃大树应预留16 个树橛,嫁接40 个芽为宜。试验探求了一套成活率高,树冠及产量恢复较快,且树干不易感病的核桃大树芽接技术,为核桃生产中的大树芽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利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对山西省41份青狗尾草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表型水平,通过分析每份资源的株型、穗型、叶型等14个表型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山西青狗尾草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中叶片绿色的深浅即叶绿素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76,其余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大多保持在2.0左右;大多数青狗尾草的穗型为纺锤形,籽粒颜色和形状分别是青色和纺锤形。通过表型聚类可将山西青狗尾草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主要表现为株高、穗数等整体指标居中;第2类主要表现为植株小,穗数少,单株干重低等;第3类主要表现为植株高大,穗数多,穗重等。聚类分析发现表型多样性与山西特定生态地理区划有一定相关性。在分子水平,利用2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个,基因多样性与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61。虽然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41份青狗尾草资源分为了3类,但3种方法对狗尾草资源的划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划分出的3个类群与山西的生态地理区划也不完全一致,表明不同表型和遗传背景的青狗尾草资源在山西混合分布,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5.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并结合谷子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10个候选NCED基因,对它们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启动子元件功能等进行分析,并以抗旱(GG)和干旱敏感谷子品种(JF16)为材料,对PEG胁迫前后差异基因的表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编码NCED家族基因启动子中含较多与抗旱胁迫相关的功能元件;经PEG胁迫处理后,Seita. 2G035400在GG和JF16中表达量均上调,但上调幅度有所差异。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加强了对植物NCED基因家族的了解,也为后续进行谷子抗旱机制和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6.
禾璐  贾苏卿  赵芳玉  刘晶  张彬  侯思宇  韩渊怀 《核农学报》2021,35(11):2512-2520
为明确谷子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与谷子米色形成的相关性,本研究从黄色和白色2种不同米色谷子中克隆出SiPSY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在谷子米色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iPSY1基因编码序列(CDS)全长为1 248 bp,共编码415个氨基酸。SiPSY1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46.866 kDa,等电点为8.97,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57.35%)、不规则卷曲(29.64%)、延伸链结构(9.88%)和β转角(3.13%)四种结构组成。SiPSY1蛋白与玉米ZmPSY1的同源性较高,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谷子米色形成的初期和中期,黄色米色品种籽粒中SiPSY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白色米色品种,而在米色形成后期,该基因在白色米色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高于在黄色米色品种中的表达水平。随着籽粒成熟米色的形成,SiPSY1基因在黄色米色品种七月黄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在白色米色品种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通过对SiPSY1基因结构和表达特性的分析,初步推测谷子米色差异及形成与SiPSY1基因结构无关,而与基因的表达特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SiPSY1基因的功能以及谷子米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贾苏卿  禾璐 《种子科技》2020,(5):30-30,32
谷子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加强谷子简化栽培育种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对提升谷子产量与品质、减少劳动成本与草荒危害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简要介绍了谷子简化栽培育种及相关配套技术,以便对实际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以达到提升产量与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贾苏卿  禾璐  杜艳伟 《作物杂志》2020,36(5):194-24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区春播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以晋谷21号为材料,以传统旋耕为对照,研究了翻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谷子地下根系性状与垂直分布、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均能提高谷子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与干重,深松处理能使谷子根系向40~60cm土层有效生长。与传统旋耕相比,2个深松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穗长和穗粒重,3种耕作方式的谷子产量较传统旋耕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排序为春季深松、秋季深松和翻耕,2个深松处理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春季深松耕作方式替代传统旋耕能有效提高旱作春谷区的谷子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渗水地膜穴播技术促进谷子等作物生长发育,是一项旱作高产技术,研究其推广范围与相应的扶贫效应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谷子渗水地膜穴播技术及增产效应,调查其推广区域及扶贫效果,发现该技术在山西省推广种植过程涉及大多数地区,贫困县占比为50.0%~100.0%;该技术使农民增产又增收,典型贫困县增产幅度为37.4%~89.0%,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显著增加。渗水地膜机械化高产穴播谷子免间苗技术将科技创新与特色杂粮产业相结合,随着其推广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规模的发展壮大,将带动贫困群众依靠科学技术,开辟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脱贫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LEA)蛋白在植物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表达谱测序数据我们分析了抗旱谷子品种(GG)和干旱敏感品种(JF)在PEG胁迫0.5 h前后LEA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谷子LEA_1家族的Seita.6G114000基因在抗旱性不同的谷子品种中胁迫响应模式不同;利用同源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我们系统鉴定得到5个谷子LEA_1家族蛋白(PF03760),该家族基因序列短,启动子区皆含多个ABRE元件,蛋白质N端序列高度保守;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谷子转录组测序数据(SRA062640),发现谷子LEA_1家族基因在‘豫谷1号’中PEG胁迫7 h前后转录本丰度变化显著,表明LEA_1家族蛋白在谷子应对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EA_1基因在逆境应答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