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09年全省林业发展情况回顾与总结 2009年,在中央和省市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资金强力推动下,通过全省林业系统的扎实工作,安徽林业取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废旧农膜污染治理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新经验、好做法,探索创新治理农膜污染新模式。本文总结了高台县农田废旧地膜污染治理的主要做法,并针对废旧地膜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执法监管、完善运行体系、构建倒追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11年安徽省造林绿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科学发展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林农是补偿实施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持久性。安徽省集体林区承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2003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集体林区林农对森林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4个:林农对补偿额度的评价、林农家庭年林业收入、补偿是否改善林农生活水平以及没有补偿时林农生活水平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高林农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康凯丽  秦国伟  申津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17-8718,8774
基于林区和谐度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构建方法构建林区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伊春、宜春和保山3个林区为例,进行林区和谐度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首先回顾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描述了森林保险的变迁过程及现状,并以江西省宜春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对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理论和分析的结果,给出了开展森林保险的对策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深刻阐述了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发展以生态和民生为主题的现代林业的深刻意义,并结合安徽发展林下经济的实证研究和分析,深刻阐述了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路径、经验和趋势的有机统一,提出了促进林下经济发展需要把握的几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将菜心种子分为2.0-1.5、1.5-1.2、1.2-1.0mm3个粒级.测定其播种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粒径菜心种子千粒重、活力指数、抗逆性存在很大差异,播种品质大粒种子〉中粒种子〉小粒种子:大粒、中粒和小粒种子发芽最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5%、5%:最适播种深度为3cm、2cm和1cm。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北京郊区果农的收入的提高对于提高果农生活水平、繁荣京郊地区的经济、保障首都林果产品供给、统筹北京城区和郊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探讨了京郊果农收入的影响因素,经过对比分析,从京郊农民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提高收入的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