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证明苦参碱具有多种农用活性,是当前少数最具推广应用前景的天然植物源农药之一。从苦参碱的杀虫活性,抑制真菌、细菌活性以及生长调节活性3个方面对其农用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苦参碱衍生物的修饰合成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荔枝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第1次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荔枝皮多酚提取物的平均得率为13.70%,荔枝皮多酚的平均含量为5.40%。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喜树碱(Camptothecin,CPT)对B16F10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制,利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etetrazolium,MTT)检测法、显微观察法、Na OH裂解法和多巴氧化法分析不同浓度的CPT对细胞增殖、形态、黑色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PT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增强. 160μmol/L CPT处理72 h,B16F10细胞增殖抑制率达77. 0%,一定范围内呈现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 0. 05).同时不同浓度CPT对细胞黑色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40μmol/L CPT处理72 h,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量为85. 37%,酪氨酸酶的活性为56. 4%(P 0. 05).结果表明,喜树碱能有效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增殖和细胞内的黑色素的产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A诱导Sf9细胞凋亡的显微和超微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印楝素A诱导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perda蛹卵巢Sf9细胞凋亡的显微和超微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5μg.mL-1印楝素A对Sf9细胞具有显著的凋亡诱导作用,从凋亡小体和贴壁细胞数量变化判断,印楝素A处理12 h,细胞开始出现少量凋亡小体,12~24 h凋亡小体逐渐增多,但贴壁细胞未见明显减少,因此24 h之前(0~24 h)属于凋亡早期阶段;24~36 h凋亡小体大量出现,贴壁细胞逐渐减少,属于凋亡中期;处理36 h以上,凋亡小体和贴壁细胞急剧减少,细胞凋亡进入晚期.观察诱导24 h的细胞超微结构发现,胞内的主要细胞器在数量或形态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线粒体内部嵴变模糊,内质网从囊泡状变成线管状,细胞核出现分页、皱缩以及区域性膨大等.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对秋播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田间试验、常规考种分析6种不同施氮水平对秋播“华珍”超甜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为超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6组不同施氮量对超甜玉米叶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有效增加促进叶片面积,穗长、穗粗、穗行粒数以及鲜苞产量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在225kg/hm2~300kg/hm2之间。不同氮肥水平对百粒鲜重和百粒干重也有显著增产效果,最佳施氮量在300kg/hm2~375kg/hm2之间,因此通过调控氮肥的施用量来增加超甜玉米产量是可行的,其中约300kg/hm2的氮肥施用量既能有效提高超甜玉米主要产量性状,降低生产成本,也能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对玉米植株生长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研究细胞自噬过程中膜结构细胞器的变化及其与自噬体发生的关系。【方法】以基因互作引起细胞调亡现象发生的水稻爪粳杂种F1和天然化合物印楝素、喜树碱、苦参碱诱导凋亡的昆虫细胞Sf9为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自噬凋亡期间自噬体的特征。【结果】水稻杂种F1花粉母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部分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形成长哑铃型或线管状,最后两端弯曲形成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绒毡层细胞均出现内质网膨大,且逐渐包裹周围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最终引发细胞的自噬性凋亡。喜树碱和苦参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线粒体形态发生拉长、弯曲,最后闭合形成包裹其它细胞器的双层膜结构自噬体;印楝素和喜树碱诱发凋亡的细胞胞内核通过分页和出芽的方式形成双层膜结构自噬体。【结论】动植物细胞自噬凋亡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3种膜结构细胞器均是自噬体膜结构的直接来源,然而3种膜结构细胞器参与自噬体形成的程度和方式因物种、细胞种类以及自噬诱发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明喜树碱植物水培体系中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长期积累对植物生产的作用。建立了喜树幼苗和野生型蛇根草水培体系根系分泌物的新分离富集方法:首先以硅胶填充固相萃取柱萃取水培液根系分泌物,然后取出填充硅胶加到硅胶层析柱上层进行柱层析分离,再经洗脱后,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组分的洗脱液。从喜树水培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1,1,2,2-四氯乙烷、N,N-二甲基苯胺、二苯铬等11种化感物质;在广州蛇根草水培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苯硒酚、二苯铬等14种化感物质。2种含喜树碱植物水培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的大量分离富集和分析,为清除水培体系的生长抑制物、优化水培体系、实现喜树碱的高效生物合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植物甾醇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T 检测豆甾醇和茁-豆甾醇对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倒置生物显微镜和 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两种植物甾醇对B16F10 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茁-谷甾醇(0.20、0.30 mmol/L)能够明显 抑制B16F10 细胞的生长、并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豆甾醇(0.20、0.25 mmol/L)处理B16-F10 细胞、细胞 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浓度依赖性不明显。同时显微观察发现茁-谷甾醇和豆甾醇对B16-F10 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凋 亡诱导作用、豆甾醇处理48~72 h 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小体、贴壁细胞逐渐减少、漂浮死亡细胞逐渐增多、表现出凋亡 的典型特征;茁-谷甾醇处理组细胞以空泡化为主、也出现相当数量的凋亡小体。DAPI 染色观察表明茁-谷甾醇和豆 甾醇处理72 h、大量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细胞核膨大或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现象。综合结果表明、茁-谷甾醇和豆甾 醇一定程度上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研究花生芽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培养天数、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差异及其进一步培养成花生苗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运用水培和土培两种方式进行花生发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分析不同发芽天数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选出最优发芽时间,再利用自制水培装置将花生芽培养成花生苗,对其根、茎、叶白藜芦醇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芽发芽后5 d,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土培和水培含量分别为117.6、42.27μg/g。自制水培装置培养的花生苗根系发达,其白藜芦醇含量明显高于花生芽含量,花生苗根部白藜芦醇的含量达143.4μg/g,远高于茎、叶的含量。装置制备成本为350.0元,制作材料简单,使用操作简单,可种植各种蔬菜及花卉,改变了传统果蔬主要由大田种植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微管骨架和染色体行为变化。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微管组织形态变化与二倍体水稻的基本一致,但出现一些不同,如核周微管较长,纺锤体微管数量较多;并呈现许多异常现象。前期I细线期,微管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偶线期,呈现不规则网络状结构,未见明显的极性分布;粗线期,核仁解体,呈现混乱的网络状结构;双线期,微管提早解聚,不形成环绕状微管;终变期,微管数量稀少,核周未见明显的微管聚集;中期I纺锤体形态出现多种异常现象;末期I成膜体形状异常,出现点状微管;末期II-四分体时期,二分体细胞两端不分开;出现三分体细胞,其内微管混乱。以上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综合认为,微管组织的异常可能与染色体的行为异常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共同作用影响花粉发育,导致育性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