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良斌 《茶叶》1996,22(2):51-52
紫阳富硒茶是我国首次通过审定的富硒茶。研究证实,紫阳富硒茶自然品质好,无污染,富含硒元素,且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效果,应作为特种茶加以开发。本文重点介绍了紫阳富硒茶对不同化学致癌物作用的影响,进一步证实紫阳富硒茶的抗癌效果,提出了开发名优茶,开发茶叶食品,提介吃茶,开发现成茶饮料和茶叶保健医用药品四条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2.
复兴茶道,弘扬茶德发展中华茶文化陕西省紫阳县科委程良斌“茶道”始于我国唐代,《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1987年2月,法门寺出土了一批金银茶具,为研究和复兴世界上最早的茶道,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良斌 《中国茶叶》1992,14(6):32-34
陕南茶区是我国最北部茶区之一,由于有高大的秦岭北阻冬季寒流入侵,境内终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4~16℃,尤其是紫阳、岚皋一带,极端最低气温只有-7.2℃,茶树越冬条件明显优于我国同纬度的东部茶区。陕南茶区与四川盆地同属于一个大生态系统,茶树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唐代以前属巴蜀茶,唐代陆羽《茶经》将之划归山南茶区,《明史》统称汉中茶,清代紫阳茶才出名。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15日,陕西省安康地区举办了首届紫阳富硒茶饮茶节,从英国回来的年轻科学工作者海春旭讲师应邀参加了节日活动,并宣读了他在国外研究紫阳富茶抗氧化作用的最新科研成果。海春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教研室工作,是我党培养的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1988年他被派往英国布鲁耐尔(Branel)大学进修,在国际自由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第一任主席和国际抗肿瘤基金会主席,著名生物化学家斯莱特(T.F.Slater)教授  相似文献   
5.
6.
岚皋县蔺河镇茶园村发现了在陕西境内最大最古老的茶树群,与岚皋县是陕西省内农作物越冬条件最好,水热条件匹配最佳的亚热带作物生长区域,产茶历史悠久密切相关;经随机调查10个样本分析,蔺河镇茶园村古茶树群是全国推广良种紫阳种中的原生态天然林下野生的紫阳大叶泡和茶树紫阳槠叶种,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建议在进行重点保护的同时,尽快组织一批技术力量,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开发、加速利用。  相似文献   
7.
复兴茶道弘扬茶德发展中华茶文化程良斌(陕西省紫阳县科委)"茶道"始于我国唐代,《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茶士无不饮者"。1987年2月,法门寺出土了一批金银茶具,为研究和复兴世界上最早的茶道,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依据。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凤县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和原产地,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上游,种茶饮茶历史悠久,紫阳茶与文化是中国茶与文化的组成分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已比过去更丰富多彩,成为祖国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玫宝。  相似文献   
9.
紫阳县是我国已发现的第2个高硒区。紫阳茶不但品质优异,而且含硒水平高。产地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紫阳茶平均含硒0.6±0.6ppm,变幅在0.103—3.854ppm之间。全县52个主产茶乡(场)调查表明,茶叶中含硒水平在0.10—0.35ppm之间的有17个,面积占31%,产量占27%≥0.35ppm的有35个,面积占69%,产量占73%。5克茶两次冲泡浸出硒为0.31微克,浸出率占硒总量购10%。本文还对茶叶的含硒标准进行了讨沦,认为争≥5.00ppm为高硒茶,<5.00ppm≥0.35ppm为富硒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硒与人体生命关系研究的进展,证实硒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我国第二个高硒区的发现,对富含硒素的紫阳茶的研究工作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已有关于紫阳茶含硒量及品质方面的调查报道。1987年在省科委及国内茶学界、营养学界、医学界的大力支持下,又系统地分析测定了紫阳富硒茶的营养成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