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1.
为有效防控云南茶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筛选防治茶谷蛾的适用药及适用量,指导科学用药。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24~96 h 4种不同稀释倍数杀虫剂对茶谷蛾3龄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4种化学杀虫剂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毒力作用由强到弱表现为:24~72 h时,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15%茚虫威乳油(EC)>15%唑虫酰胺SC>24%虫螨腈SC;96 h时,6%乙基多杀菌素SC>24%虫螨腈SC>15%茚虫威EC>15%唑虫酰胺SC。6%乙基多杀菌素SC与15%茚虫威EC具有较强毒杀力及速效性,可作为应急防治茶谷蛾的推荐药剂;24%虫螨腈SC发挥作用较缓,具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云南茶区茶谷蛾的防治提供参考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茶谷蛾嗅觉相关基因,采用Illumina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对茶谷蛾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茶谷蛾触角转录组37 708条unigenes。通过同源性比对,在NR数据库成功注释16 027条unigenes;有11 701条unigenes得到GO注释,根据其功能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三大类40亚类;有6 047个unigenes得到KOG注释,按照功能分为25类;根据KEGG数据库,有12 009条unigenes注释到283个通路。根据注释信息,挖掘到238个候选嗅觉相关基因,包括108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55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26个味觉受体基因、25个离子型受体基因、1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4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基因、4个感官知觉基因、4个化学感受受体基因和1个气味降解酶基因。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12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9个气味/嗅觉受体基因、4个信息素结合蛋白、3个味觉受体基因、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和1个离子型受体蛋白基因。本研究获得了茶谷蛾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茶谷蛾的基因功能及嗅觉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4.
咖啡锈病是小粒咖啡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探讨小粒咖啡锈病田间分布情况,首先对不同品种田间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法、Taylor幂法则、Lα-m回归模型和Z-V模型对叶锈病在‘P1’、‘P4’、‘PT’、‘维拉萨奇’、‘卡杜拉’、‘卡杜埃瑞吉纳’、‘卡杜埃44’7个咖啡品种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叶锈病在咖啡品种上总体呈现聚集分布,不同咖啡品种之间平均每叶病斑数有差异,其中‘卡杜埃瑞吉纳’、‘卡杜埃44’发病较重,且病斑发展速度快,‘P4’病斑平均值最小。该病害在咖啡叶层上的严重度分布总体呈现下层中层上层。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作食用菌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茶园的有效空间,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值,2010年6月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成年茶园进行了榆黄蘑(学名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食用菌间作试验。结果初步表明,茶园间作食用菌每亩可获鲜菌纯收入4000元,菌渣可以转化为相当于710kg的有机肥,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防治咖啡锈病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不同的方法各具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育种技术,保证了咖啡锈病的有效防治。本文主要对咖啡锈病防治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茶树一直来是用来采叶制茶饮用的,但利用茶树树型多姿、叶形多态、叶色多样、全年常绿的特点,也可用于我国中南部城市的绿化。云南省普洱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鱼水路、茶苑路进行了用茶树绿化城市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为使古茶树优异特异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云南景洪市20个代表茶区的50份古茶树(普洱茶C.sinnensis var.assamica)为研究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生化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测定。根据4项常规指标分析,对50份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特异性资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茶多酚29.02%~44.02%、氨基酸1.95%~5.20%、咖啡碱2.37%~5.17%、水浸出物42.82%~62.85%。变异系数分别为茶多酚10.97、氨基酸21.15、咖啡碱16.49、水浸出物5.60。有25份为优异特异资源,其中11份研究材料的茶多酚质量分数40%,为高茶多酚资源;14份研究材料的氨基酸质量分数3.30%,为高氨基酸资源,其中2份研究材料是高茶多酚高氨基酸茶树资源,分别为JH-049和JH-059。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