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山四大名丛的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夷山四大名丛鬼洞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为研究对象,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四大名丛都是无性系,灌木型,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披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形,叶质软厚,绒毛多。鬼洞白鸡冠芽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6.64%,半天妖茎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41.14%;鬼洞白鸡冠芽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5.55%,铁罗汉茎的咖啡碱含量最低为1.91%;铁罗汉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52%,水金龟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67%;鬼洞白鸡冠芽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5.86%,鬼洞白鸡冠茎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为14.97%。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特性和茶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差异,测定了31份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采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茶多糖,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比较了茶多糖SOD活力。结果表明,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主要生化成分存在较强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平均变异系数为21.84%,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8,平均改良潜力为50.92%;茶多酚、游离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均呈正态分布;茶多酚含量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包含了5个生化指标81.08%的信息,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是5个生化性状的特征指标,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5位的茶树种质为‘白牡丹’‘红海棠’‘向天梅’‘半天妖’和‘香石角’,可作为武夷山茶区优质乌龙茶品种选育和推广栽培的良好材料;基于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将31份茶树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13份种质茶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第Ⅱ类群8份种质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第Ⅲ类群10份种质酚氨比...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丰富的种质资源,对岭下兰、素心兰、红孩儿、玉观音4个武夷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岭下兰、素心兰、玉观音、红孩儿均为灌木型、小叶类,除了红孩儿树姿直立,其他的为半开张,岭下兰叶片为长椭圆形、其他的叶片为椭圆形。4个单枞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素心兰的第一叶,达42.47%,玉观音嫩茎含量最低,为19.58%;茶多酚含量最高为玉观音第一叶,达26.20%,最低为其嫩茎,为6.92%;咖啡碱含量最高素心兰第一叶,达4.14%,红孩儿的嫩茎最低,为0.58%;氨基酸含量最高为岭下兰的第一叶和第二叶,都是2.73%,其嫩茎含量最低,为1.33%。  相似文献   
4.
部分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武夷名丛资源生化成分的差异性和适制性,对10份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黄酮类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武夷名丛种质资源之间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甚至极显著,并且变异幅度较大,表明武夷名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多样性。按照酚氨比与适制性的关系,多数武夷名丛种质适制乌龙茶,部分适制绿茶,1份种质适制红茶或红茶乌龙茶兼制。并从中筛选出1份高咖啡碱种质。  相似文献   
5.
为服务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武夷山的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金鸡母4个单枞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石中玉、紫罗兰、王母桃和金鸡母都为灌木型、半披张,金鸡母为中叶类,其他三个单枞为小叶类,叶质厚脆或较厚脆。王母桃第一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紫罗兰嫩茎的水浸出物含量最低。4个单枞的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从第一叶到第五叶、再到茎都是呈递减趋势,其中紫罗兰第一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高,金鸡母嫩茎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最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紫罗兰第一叶最高,金鸡母嫩茎最低。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对状元红、红鸡冠、老来红和岭上梅4个武夷单枞的植物学性状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枞为灌木型,小叶类、叶质厚脆,红鸡冠、状元红芽叶均为紫红色,但成熟叶片红鸡冠为深绿色、状元红为浅绿色,老来红和岭上梅的叶色为深绿色,状元红茸毛较其他3个多。状元红第一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3.14%,老来红的茎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18.91%;4个单枞咖啡碱含量和茶多酚含量从第一叶至茎呈递减趋势;红鸡冠第二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88%,红鸡冠的茎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0.78%。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利用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对醉墨、瓜子金、关公眉、香石角4个武夷单丛进行植物学性状观察及主要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单丛都为灌木型,醉墨、香石角较直立,瓜子金、关公眉半开张,醉墨、关公眉为中叶类,瓜子金、香石角为小叶类。醉墨第二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为48.21%,关公眉茎水浸出物含量最低为25.78%;香石角第一叶咖啡碱含量最高为5.31%,醉墨茎咖啡碱含量最低为0.84%;关公眉第一叶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0.84%,瓜子金茎茶多酚含量最低为9.54%;4个单丛茎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瓜子金茎氨基酸含量最高为2.71%,香石角第五叶氨基酸含量最低为1.34%。  相似文献   
8.
一、示范品种与方法 1.早季有闽科早22号、建农早9号,建农早11号、V优17106、地优49、汕优914、夷优7号等10个品种(组合)在武夷山、武夷乡、兴田镇、星村镇、黄土农场共示范3357.3亩;闽科早22号、地优49等11个新品种(组合)按省新品种区试设计方案进行比较试验。晚季有武优63、地优63、宇优63、黄优3550、汕优制西、47-104、548及闽科早22号等共示范1459亩;武优63、地优63、黄优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17.64%;总体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抗病虫性平均隶属函数均值和抗寒性平均得分分别为0.40、0.39、1.28;大多数武夷名丛适制乌龙茶或绿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平均生产力指数为2648.85,潜在生产力总体较高;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0份武夷名丛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之间除了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及草酸钙结晶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解剖结构性状均存在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代表了17个叶片解剖结构指标84.2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10位的武夷名丛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研究结果旨在为武夷山地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