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探讨优质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N量三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三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三项栽培措施都会影响产量.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6.6~7.5叶移栽,每公顷插17.2万~22.1万丛,施纯N量150.5~205.8 kg.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沙县郑湖乡郑墩村用Ⅱ优航2号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早稻再生稻种植示范,获得平均单产1047.2kg/667m2的显著效果,详细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两优842的特征特性和在福建省的产量表现,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谷优3301是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自主选育的强恢复系闽恢3301与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抗稻瘟病野败型不育系谷丰A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稻瘟病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和2008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组区试,两年产量分别为485.3kg/667m^2和508.7kg/667m^2,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4%和8.66%,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不同穗粒结构杂交稻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穗粒结构不同的杂交稻汕优63、Ⅱ优838、丰两优四号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3个品种参加区试的产量构成,进行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汕优63,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7.3%和38.1%,提高结实率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4.1%;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Ⅱ优838,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对增产的贡献率为62.2%,提高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6.2%;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丰两优四号,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49.2%和44.8%。可见,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同时提高每穗粒数;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我国南方稻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晚稻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开展晩籼中迟熟组新品种区域试验,续试6个品种,初试6个品种。结果表明,普两优5117产量较高,荃香优晶占、华两优2822、泰丰优903、泰优鄂丰丝苗产量中等,隆锋优1549、青香优新禾占产量一般,减产不显著,这7个品种建议结合其他试点1~2年结果和稻米品质与抗性鉴定结果确定是否进一步试验;其余5个品种减产幅度大,没有产量优势,建议终止试验。  相似文献   
7.
2011年福建省沙县农技站引进4个杂交晚稻新品种,以汕优10号、谷优527作对照,在夏茂镇儒元村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以中新优1586、泰丰优2098、泰优3301、深优9775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良好,丰产性突出,可在当地扩大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8.
正沙县春季气温低、日照少、雨量中等偏多,在进行春季蔬菜生产时,应选择适宜品种,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获高产。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沙县开展烟后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控施肥技术比常规施肥法增产,且节省肥料、农药成本。手工插秧与机械插秧两类型试验田的三控施肥技术比常规施肥法的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增加,每公顷产量分别增加516.7 kg与486.3 kg,增幅为5.85%与5.42%;纯收益分别增加1 760.6元与1 677.5元,增幅分别为8.21%与7.69%。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增产增效、优化环境、操作简便的新型施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