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保存条件下,捕食线虫真菌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存活情况及其不是寄生性线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设定的保存条件下,分别经过1周冷冻融化或2周反复冷冻融化,被保存的分生孢子接种于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能生长发育:在加入线虫第3期幼虫后,能生产捕食器,对虫体发挥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恶性卡他热(MalignantCatarrhalfever,MCF),亦称牛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他,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全眼球炎,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粘膜的炎症和神经症状,呈散发,但发病死亡率很高。本病最早发生于非洲、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等地。我国报道的很少。2001年4月,内蒙古某奶牛场,在经产母牛群中,相继发病17头(其中自然死亡2头,捕杀15头)。经流行情况、临诊症状和病理学检查,初步诊断为奶牛恶性卡他热。1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内蒙古某奶牛场,在发生本病前,存栏奶牛92头(其中犊头8头、育成母牛14头,经产母牛70头)…  相似文献   
6.
骆驼具有独特的生理性能,是所有牲畜中最耐粗饲的一种家畜,它喜欢食用荒漠、半荒漠地区生长的含盐和灰分较高、粗硬、味苦、气味浓、多刺的灌木和半灌木,能适应低蛋白质饲料,对干物质、粗纤维及粗蛋白等有较强的消化能力。骆驼极耐干渴,不怕炎热和寒冷,适于在沙漠和沙山上  相似文献   
7.
由于内蒙古部分农牧交错区科学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缺乏,导致在生产中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奶牛养殖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的需要,综述了“养”和“防”两大关键技术。一是根据奶牛各饲养阶段对营养需要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与管理;二是根据目前奶牛常发的四大疾病提出了具体的防制措施;运用上述两大技术不仅提高了整体养殖水平,而且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9.
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1分离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的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18S rDNA全基因序列为1769bp,在进化树上与同种国外分离株A.oligospora var oligospora 1最为接近,同源性为94.7%。这与二者都具有捕食性结构—菌网的特点相一致。证实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捕食性结构与捕食线虫性真菌种系发生有关。从少孢节丛孢菌3个分离菌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1、A.oligospora 1、A.oligospora2)的进化树及同源性来看。不同国家地区的丛孢菌属(Arthrobotrys)分离株确实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及组合消化酶对奶牛乳腺组织分离的影响以及不同FBS浓度培养基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化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25%胰酶+0.20%Ⅱ胶原酶对组织块分离效果最好,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最多,5%与10%浓度FB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化效果最好,5%与10%浓度FBS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