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稻-蒜轮作模式下不合理施氮肥所引起的N素流失是造成洱海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小农普遍化肥N投入过量。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发力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通过入户调研方式,考察了洱海流域水稻、大蒜种植散户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在稻-蒜水旱轮作模式下生产成本效益与化肥N养分投入情况。结果表明:洱海流域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中化肥N养分的投入,从源头上预防农田面源污染,而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采用环境友好型种植经营模式,如有机稻栽植、稻-鱼生态耕作模式和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实现了面源污染风险防控,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凸显了规模经营的优势。洱海流域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发展相对慢且数量少,需要各级政府全方位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2.
稻-蒜轮作模式下不合理施氮肥所引起的氮(N)素流失是造成洱海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小农普遍化肥N投入过量。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发力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笔者通过入户调研方式,考察了洱海流域水稻、大蒜种植散户和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在稻-蒜水旱轮作模式下生产成本效益与化肥N养分投入情况。结果表明:洱海流域适度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中化肥N养分的投入,从源头上预防农田面源污染,而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采用环境友好型种植经营模式,如有机稻栽植、稻-鱼生态耕作模式和改变传统施肥方式,实现了面源污染风险防控,同时获得更高的收益,凸显了规模经营的优势。洱海流域规模化经营农业组织发展相对慢且数量少,需要各级政府全方位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微观治理机制,了解种植户的生产规模和他们的环保认知是否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的推广应用,基于洱海流域上游397个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规模经营和环保认知提升能显著促进农户采纳多种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与种植规模相比,环保认知对环保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较大。此外,农户改善生活环境的意愿也有助于采用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