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Gen Bank登录的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 V)毒株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DCo V纳米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标准品检测的最低浓度可达102 copies/μL,与其他几种常见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国内猪场62份腹泻粪便样品,相比常规PCR方法,该纳米PCR方法的检出率更高,而两种方法对268份进境活猪粪拭子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纳米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国内猪场的PDCo V检测和进境活猪的监控检测,可作为PDCo V实验室检测的有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运用RT-PCR与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HPLC)相结合,建立了对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对VHSV病毒N基因保守序列的分析,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将RT-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快速检测。同时运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荧光RT-PCR检测结果相同,其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检测限为3 pg的病毒核酸模板,PCR-DHPLC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野生候鸟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对流感病毒的生态和繁殖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辽宁境内边境地区的迁徙候鸟进行了禽流感流行病学分析,在2009—2010年间,分别从辽宁境内丹东、葫芦岛、东港、盘锦、锦州、营口等6个边境地区中野生候鸟迁徙路线上采集了15种野生水鸟,共80份血清样本和840份拭子样品,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运用H5、H7、H9亚型的禽流感标准抗原检测待检血清的禽流感病毒抗体,结果在白鹭、夜鹭、斑头雁、白嘴鸥、燕鸥等几个品种野生候鸟和鸭、鹅所采血清中未检测到有抗H5、H7、H9亚型流感病毒的抗体(<31og2);病原检测方面,从白鹭、夜鹭、斑头雁、白嘴鸥、燕鸥等迁徙候鸟中检测未能到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时定量RT-PCR和数字RT-PCR两种方法的比对试验,建立快速检测鲤春病毒血症的数字RT-PCR方法。[方法]利用同一对引物和探针,以梯度稀释的方法测定两种方法针对SVCV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重现性。[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够检测出104倍稀释的SVCV,而数字RT-PCR可以检测出单个微滴中的SVCV,其灵敏度性高于实时定量RT-PCR。同时,两种方法的特异性都很强,对其他病毒,如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败血病毒(VHSV)均未有扩增反应。两种方法的重现性也较好。[结论]数字RT-PCR方法比实时定量RT-PCR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鲤春病毒血症的早期快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真核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GenBank发表的犬瘟热病毒N基因全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CDV N基因的引物。以山东泰安分离的CDV-FOX-TA株细胞毒中提取病毒RNA来制模板,利用RT-PCR扩增出了1.6kb的N基因,将其克隆到pIREShyg载体上,构建了pIRES-N真核表达载体。然后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CHO-K1细胞,通过潮霉素筛选得到阳性克隆,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鉴定N基因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从转录水平证实N基因在CHO-K1细胞中的表达,最终建立了CHO/ CDV-N细胞株,为犬瘟热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和基因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快速检测鲤春病毒血症的荧光RT-PCR方法.利用同一对引物和探针,以梯度稀释的方法测定荧光RT-PCR法针对SVCV的灵敏性、特异性及重现性.荧光RT-PCR方法能够检测出104倍稀释的SVCV,灵敏度性高.同时,该方法的特异性很强,对其他病毒,如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败血病毒(VHSV)均未有扩增反应.方法的重现性也较好.荧光RT-PCR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现性,在鱼类疫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野生候鸟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对流感病毒的生态和繁殖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辽宁境内边境地区的迁徙候乌进行了禽流感流行病学分析,在2009-2010年间,分别从辽宁境内丹东、葫芦岛、东港、盘锦、锦州、营口等6个边境地区中野生候乌迁徙路线上采集了15种野生水乌,共80份血清样本和840份拭子样品,通过血凝抑制试验,运用H5、H7、H9亚型的禽流感标准抗原检测待检血清的禽流感病毒抗体,结果在白鹭、夜鹭、斑头雁、白嘴鸥、燕鸥等几个品种野生候鸟和鸭、鹅所采血清中未检测到有抗H5、H7、H9亚型流感病毒的抗体(〈310g2);病原检测方面,从白鹭、夜鹭、斑头雁、白嘴鸥、燕鸥等迁徙候鸟中检测未能到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精准快速检测方法,以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基因组特异保守的糖蛋白基因片段为靶目标,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退火温度等关键反应条件,分别进行灵敏性试验、特异性试验及重现性试验,构建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检测技术体系,同时,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最佳退火温度为58.5℃。灵敏性试验显示,随着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基因组RNA连续10倍稀释,稀释至105倍数时,数字PCR体系仍可以检测到阳性微滴,因此,确定RNA基因组核酸含量19拷贝/μL为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的检测低限。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只与目标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有特异性扩增,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牙鲆弹状病毒、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锦鲤疱疹病毒、鲤浮肿病毒、真鲷虹彩病毒、淋巴囊肿病毒等10种病毒均无扩增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数字PCR批内与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具备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虹鳟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在虹鳟鱼中的存在与传播,为我国北方地区IPNV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辽宁省某渔场中患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的虹鳟鱼中分离出1株优势毒株,对新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培养增殖、感染试验及理化性质的鉴定。结果新分离的IPNV在CHSE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805/0.1mL。分离毒对酸、碱和热均稳定,对乙醚不敏感,病毒的复制不被FUDR抑制。根据IPNV的保守基因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扩增出224bp的片段。对该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与IPNV的参考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该毒株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结论IPNV已在北方虹鳟鱼中存在,可为我国北方IPNV疫情动态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IPNVA片段VP5基因和VP3基因分别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同时优化了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IPNV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并用优化好的反应条件对从人工感染的斑马病鱼中提取的核酸进行扩增,分别扩增出了224bp和206bp的目的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