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8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3篇
  71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空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是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换的气象情报和资料的主要来源。随着高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高空地面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高空探测系统软件自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介绍了L波段软件观测自动化、时间相关及其图文对比,主要是采用C++语言,开发一套L波段雷达观测系统辅助软件,将其与L波段放球软件相关中,达到观测自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克隆文库,研究在红壤蔬菜田上只施用磷钾化肥(PK)、只施氮磷钾化肥(NPK)、施用腐熟有机肥(DNPK)和施用新鲜有机肥(FNPK)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多样性及与土壤脲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加有机肥处理(DNPK和FNPK)的蔬菜田土壤的AOB文库和AOA文库OTU数量和Shannon指数高于只施用无机肥(NPK和PK)处理的蔬菜田土壤;DNPK和FNPK处理的土壤优势AOB菌群为多形亚硝化叶菌(Nitrosolobus multiformis),比例分别为88.5%和68.5%,NPK和PK处理的土壤优势AOB菌群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spirasp.),比例分别为54.8%和65.5%;DNPK、FNPK、NPK和PK处理土壤优势AOA菌群均为阿伯丁土壤亚硝化细杆菌侯选种(CandidatusNitrosotalea devanaterra),比例分别为90.9%、84.4%、77.8%和45.2%;施加有机肥处理(DNPK和FNPK)的土壤脲酶活性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都高于只施用无机肥处理(NPK和PK);AOA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AOB群落多样性与土壤脲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总体来看,有机肥比无机肥处理提高了AOA和AOB群落多样性,且AOA在红壤蔬菜田土壤氨氧化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存在的问题1由于玉米收获较小麦收获生物量大,有些机型动力相对不足,生产效率低。2有的机型行距适用范围有局限性,尤其是三行机、四行机满幅收获时,对400~500cm的行距不能有效适应,不同范围的行距需要配置不同规格的玉米割台,不利于异地作业。3部分机型采用了平板式摘穗板,由于结构不合理,易啃玉米棒,出现断棒或掉粒,造成粮食损失。4有的拉茎辊速度等参数设计不合理,玉米秸秆含水量较大时,极易掐断秸秆,堵塞割台,增加了生产工艺辅助时间,有的辅助时间居然大于纯工作时间。5有的缺少除杂装置,果穗清洁度低,需要人工排除,浪费人力。6由…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玉米生长调节剂对灌浆期玉米功能叶、茎秆中氮素的转运,功能叶硝酸还原酶与蛋白水解酶活性,功能叶和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转化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在调节剂的3个浓度中,以PGRCl较合理.PGRCl处理玉米籽粒的蛋白氮含量比对照提高0.83g/kg,籽粒产量比对照增加13.18%,籽粒蛋白质产量比对照增加19.59%.  相似文献   
5.
几个水稻品种碳素代谢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饲料稻品种选育,在不同生育期对5个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转运以及籽粒充实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碳素代谢特性各不相同,杂交组合威优56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较强,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在孕穗期积累丰富,到成熟期残留较少,后期籽粒充实速度下降缓慢,是一个碳素代谢十分旺盛的组合。常规稻辐丰早92-124在灌浆后期仍维持较高的光合强度和较强的籽粒充实速度,且成熟期茎鞘内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残留最少,也是一个后期碳素代谢较为理想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法对水稻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比较研究了3种栽培法对水稻植株生长,光合速率,植株及籽粒全N,P,K含量。糙米全N,蛋白N含量,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拟栽培法最优,“三壮三高”栽培法次之,常规栽培法最低.与常规栽培法相比.初拟栽培法、“三壮三高”栽培法的糙米蛋白质含量,早稻分别增加了11.36,8.63g/kg,晚稻分别增加了8.33,6.19g/kg,早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9.14%,9.57%,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22.49%,13.53%.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开发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氮代谢关键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对玉米氮代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可显著提高玉米功能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蛋白水解酶和玉米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降低玉米籽粒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并能明显增加玉米籽粒的全氮、蛋白氮含量。  相似文献   
8.
海茄砧1 号是以野生茄子自交系HZ09-5 为母本,以从越南引进的茄子品种自交系HZ10-2 为父本育成的高抗青枯 病樱桃番茄砧木品种。植株生长势较强,第1 雌花节位约为第7 节,花为紫色,果实卵圆形,青熟果淡绿紫色或淡绿色,果 萼绿色,果长7~9 cm,果宽4~6 cm,单果质量为50~60 g,种子千粒重为3.2 g 左右,种皮浅黄色,高抗青枯病。海茄砧 1 号与樱桃番茄的嫁接亲和性好,共生性强,嫁接苗成活率高。嫁接后的樱桃番茄果萼开展,果面有光泽,可明显改善果实 V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提高产量。适宜华南地区樱桃番茄的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稻草、猪粪、猪粪堆肥或沼渣沼液与化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稻田土壤中N、P、K养分和有机质含量,降低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促进水稻养分吸收与利用。其中,以20%的猪粪堆肥氮与化肥配施效果较好,与施纯化肥相比,1年后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59%,0.87%,0.15%和21.45%,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31%,3.22%和12.24%;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5.22%,0.55%,3.50%;水稻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提高7.83,0.33,3.14g/kg;水稻生长期稻田渗漏液中TN、TP、NH4+-N、NO3--N浓度明显降低;早稻增产19.65%,晚稻无明显减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