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在1987年试验基础上,1988年继续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密度、氮素、单株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四项农艺措施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了产量、成铃分布、亩果节回归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筛选出亩产子棉225kg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给出了该优化组合最佳的成铃模式和分布特点。此外,还给出了该优化组合的亩果节数、蕾铃脱落率的动态变化曲线,为该优化方案实施时提供诊断指标和参数。  相似文献   
2.
棉花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探讨了密度、氮素、单株留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对棉花群体内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氮素是影响群体内光强大小及干物重高低的主要因子,7月31日左右是棉花群体内光强的最低阶段。叶面积系数和基部相对光强有极显著负相关(r=-0.9613),叶面积系数保持在3.56~3.82,可使棉株基部光强在蕾铃脱落临界光强之上。相对临界光强为1.92%~3.85%。此外,开花后干物质日增量与棉株叶片的净同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7)。  相似文献   
3.
引言农田温度高低,是影响棉株生育进程、产量高低及纤维品质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棉花生产中往往采取大小行(又称宽窄行)种植方式,以期改善包括温度在内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促进生育、改善品质的目的。高产棉区湖北省天门县曾认为三组六行(大行距3.6尺,小行距0.4尺)种植方式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