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附子病毒病、霜霉病、白绢病和根腐病,筛选出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药剂,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cfu/g)、异菌脲悬浮剂(500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 g/L)、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吡唑醚菌...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胶毒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绿木霉菌T23为研究对象,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进行改良,并利用改良的ATMT技术对绿木霉菌T23胶毒素合成候选基因簇中的甲基转移酶基因gliN-T进行基因敲除,通过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基因敲除突变体培养液中的胶毒素含量变化情况,明确gliN-T对胶毒素合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绿木霉菌T23分生孢子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5mg/mL的细胞壁裂解酶(Glucanex),30℃处理2~3h后用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每106个孢子转化子数从0.25个提高10个;利用改良的ATMT技术,成功获得基因敲除突变体ΔgliN-T。胶毒素检测结果发现:在野生型T23的24h培养液中未产生胶毒素,而在48、72、96h的培养液中均检测到胶毒素;在相同的条件下,ΔgliN-T在4个生长时期均无法产生胶毒素,表明gliN-T的缺失抑制了绿木霉菌T23胶毒素的合成,说明该基因在胶毒素合成途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大田试验建立了苗用型大白菜产量与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用量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因子为中间水平时,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分别随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各试验因素对苗用型大白菜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施氮量(X_2)种植密(X_1)施磷量(X_3)施钾量(X_4)。交互效应表现为,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种植密度与施磷量呈正交互作用,且种植密度与施氮量的交互效应大于种植密度与施磷量的交互效应。种植密度或氮、磷、钾肥用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中等种植密度配施中量氮、磷、钾肥,有利于苗用型大白菜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绿豆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药食同源小杂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保障四川绿豆大规模生产及绿豆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四川生态条件及地理地貌特征,结合项目组多年科研成果及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绿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种、种子处理、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收获和储存.  相似文献   
5.
川杂棉4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核不育两用系GA18作母本、抗病新品系H3作父本配制的转基因抗虫棉花杂交种,于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杂交种在区域试验中皮棉产量为1 614.3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高抗棉红铃虫,纤维品质较好。本文总结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开展抗病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报道了四川省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提出了规程的适用范围、规范性文件引用、鉴定田块及鉴定网室选择、供试毒源制备、鉴定评价方法,将对规范大豆品种抗病评价、筛选抗病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具有高毒性的真菌毒素,常见的有AFTB1、AFTB2、AFTG1、AFTG2。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免疫亲和净化结合光化学柱后衍生液相色谱的方法对油脂类、坚果类及黄曲霉菌株培养物3种类型样品中的AFTB1、AFTB2、AFTG1及AFTG2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索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净化及检测效果。结果表明:免疫亲和柱对3种类型样品的净化效果良好,能特异性对黄曲霉毒素进行吸附,没有明显的干扰峰。经过光化学衍生反应装置衍生后,4种黄曲霉毒素在25 min内得到良好的基线分离,AFTB1、AFTG1在0.1~40.0 n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AFTB2、AFTG2在0.03~12.0 n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免疫亲和净化-光化学衍生液相色谱法不仅能准确检测出油脂类及坚果类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能用于监测黄曲霉菌株的产毒情况及毒素积累规律,可为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与防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石斛是典型的菌根植物,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内生菌和生防菌,深入开展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对石斛的人工栽培和石斛内生木霉菌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内生木霉菌与石斛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包括木霉菌在石斛上的定殖,木霉菌对石斛的促生作用、抗病作用及其在石斛人工栽培中的应用等;最后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对石斛内生木霉菌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利用和共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提高稻田生产效益,消除稻田养鱼在立秋前后高温死鱼威胁的新途径,我们于1983年至1984年进行稻、鱼、菜(瓜)综合生产试验(下面简称综合生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1985年在川岩乡川岩村(县农业局基点)进一步开展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鱼,是在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中,即种稻又养鱼的生产方式。为了观察这一生产过程中稻田杂草、速效养分以及稻鱼生产状况,我们于1985年在东安县川岩乡川岩村进行了对比观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