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回归分析的农用地分等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A县部分分等单元验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数学模型研究实际标准粮产量随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中心村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蔚霖  孟庆香  朱槐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636-2640
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计算村庄的综合发展潜力分值,对商城县双椿铺镇的村庄进行排序,综合发展潜力分值超过60分的确定为中心村,以此形成中心村布局的初步方案;然后通过耕作半径区间对方案进行检验修正.结果表明,用村庄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确定中心村合理易行,适合在村镇建设的迁村并点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基于1986,2003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吴起县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生态系统价值衡量土地利用类型相对生态价值,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1)1986-2003年间,吴起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林地、草地面积显著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其中,63.55%的耕地转换成林地和草地.(2)吴起县的生态环境指数从0.507上升到0.747,生态环境指数明显增加.其中,林地对区域生态环境指数增长贡献明显,从0.058增长到0.368.说明吴起县退耕还林还草带来了较好的生态效应,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之一。针对非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案例挑选要求、实施步骤和教学效果,并用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生态敏感性分区中敏感性因子指标体系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定区域生态环境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评定权重、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等步骤建立敏感性因子指标体系,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宜耕性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率分区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宜耕性的基础上,为合理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原阳县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利用效率与宜耕性评价结果,对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区,提出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从耕地利用效率来看,原阳县耕地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837,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宜耕性评价结果来看,原阳县耕地的适宜宜耕区、基本适宜宜耕区、低适宜宜耕区、流域保护区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7.84%、41.36%、19.09%、1.71%,整体宜耕性较强。叠加组合耕地利用效率和宜耕性评价结果,将原阳县耕地利用效率分为保持区、提升区、调整区、保护区。从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结合差异化的整治措施,保持区宜耕性和耕地利用效率均较高,应以维持现有耕地利用效率、延伸耕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为重点;提升区宜耕性强、耕地利用效率较低,应通过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利用效率;调整区宜耕性差,不宜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应发展生态农业或设施水培农业,在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保护区内耕地应逐步退出,充分发挥其湿地功能与生态功能。本研究可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8年,对河南省商水县李埠口乡砖瓦窑取土区复垦3,7,8,9年的土壤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复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土壤容重有随复垦年限增加而改善的趋势,但培肥力度不够。针对该区复垦土壤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复垦土壤质量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也各有差异,两者耦合协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中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水平的评价体系,计算其17个地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数和城镇化指数,并构建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度量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7个地市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属于高水平协调和较高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7个,较低水平协调和低水平协调关系的城市有10个;在城市发展类型中,集约度滞后型的城市有7个,城镇化与集约度同步型的城市有4个,城镇化滞后型的城市有6个。文中从理论上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合理分析了研究区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正交信号校正的Vis-NIR光谱土壤质地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基于VIS-NIR光谱的土壤质地预测精度,引入了正交信号校正(OSC)光谱预处理算法。分别用原始光谱、微分处理、OSC处理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结果表明,OSC-PLSR模型验证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所建模型,砂粒含量OSC-PLSR模型的RMSEp为5.94,粘粒含量OSC-PLSR模型RMSEp为1.25,相比PLSR模型,分别降低22.22%和9.42%。OSC算法在土壤质地的VIS-NIR反演中能有效消除不相关因素的影响,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准地价城乡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准地价成果更新工作为主线,综合考虑城镇土地与农用土地的地价构成与量化方法,在理论支撑体系的框架下建立起新的地价系列,在原有的城镇地价与农用地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两者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