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云南省大豆的种植主要以与玉米间作为主,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前提,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找到最佳种植密度组合。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别在云南嵩明县(A)、会泽县(B)和鲁甸县(C)等3个点进行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大豆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二元二次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密度对间作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影响显著,均呈凸抛物线型变化,在低密度水平下,群体产量和经济产值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模型解析表明,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4 110株/hm 2+147 013株/hm 2(A)、63 068株/hm 2+147 116株/hm 2(B)、64 059株/hm 2+145 077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群体产量。玉米+大豆密度组合分别为62 909株/hm 2+149 852株/hm 2(A)、61 499株/hm 2+151 807株/hm 2(B)、62 762株/hm 2+147 108株/hm 2(C)时,各试验点可分别达到最高产值。经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12 270kg/hm 2、经济产值≥24 000元/hm 2的最佳密度组合分别为玉米59 251~66 437株/hm 2、大豆140 075~161 495株/hm 2(A),玉米58 927~65 366株/hm 2、大豆144 159~169 203株/hm 2(B),玉米58 821~66 703株/hm 2、大豆139 315~154 886株/hm 2(C)。合理的密度搭配能有效提高群体产量,获得较高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2.
高油玉米杂交种云瑞21(原名云优21)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云南省独创的热带白粒高油玉米种质,历经12年选育而成。云瑞21于200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07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玉/豆间作模式下幅宽和玉米密度配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优化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幅宽和玉米密度进行组合配置,研究采用幅宽和玉米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试验设置1.8 m(W1)和2 m(W2)2种幅宽水平和5万株/hm~2(D1)、5.5万株/hm~2(D2)、6万株/hm~2(D3)3个密度梯度。【结果】与1.8 m幅宽处理(W1)相比,2 m幅宽(W2)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单穗干重增加,秃尖率降低;大豆分枝结荚数、分枝粒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及玉豆总产分别提高4.1%、12.4%和5.1%;各密度水平间,以高密度(D3)玉米产量和玉豆总产最高,大豆产量以低密度(D1)最高,其中2 m幅宽(W2)下,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和玉豆总产比1.8 m幅宽(W1)分别增加4.3%、22.3%和4.6%。【结论】玉米密植(D3)会导致大豆产量降低,但增加幅宽能促进大豆产量形成。综合考虑玉米和大豆的产量,2 m幅宽(W2)和密植(D3)有利于玉米产量和玉豆间作体系总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和鉴定适宜云南省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44个大豆品种(系)的10个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7.3%~51.2%,说明各地大豆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比较丰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影响间作大豆产量的性状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倒伏性、株高、节间长度、每荚粒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将44个大豆品种分为了3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其中单株荚多、单株粒多、分枝多、百粒重适中的第一类是比较适宜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5.
选用五种除草剂在玉米与大豆间作田间进行茎叶喷施,调查不同处理对田间杂草的防效、作物的安全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 g/L烟嘧磺隆和55%咪唑乙烟酸两种除草剂对杂草防效均在90%以上,而且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安全。40 g/L烟嘧磺隆使大豆增产27.8%,,玉米增产16.4%。5%咪唑乙烟酸使大豆增产42%,,玉米增产16.4%。筛选出的这两种除草剂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时的茎叶处理除草剂。  相似文献   
6.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耐荫特性,筛选出耐荫性鉴定指标,建立可用于耐荫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以44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下创设的自然荫蔽条件开展耐荫性鉴定,净种大豆作为对照。在各参试材料植株成熟期调查10个主要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以各指标的耐荫系数为基础,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大豆的耐荫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受荫蔽胁迫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变化趋势及幅度不同,各指标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9.77%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荫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将44个大豆品种(系)按照耐荫性强弱分为了强耐荫、中等耐荫和弱耐荫3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大豆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并筛选出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每荚粒数和倒伏8个性状可作为云南省间作大豆耐荫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与大豆间作条件下,选用2种除草剂5种不同的剂量进行土壤喷雾处理,对杂草防效、作物安全及产量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用量为1200~1500 mL/hm2,33%二甲戊灵用量为1875~2250 mL/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对作物安全,作物可增产20%以上,筛选出的各除草剂用量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的土壤封闭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