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高老化大豆种子的萌发效率,对于提高大豆种质保存质量和农业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PEG、CaCl2、Al2 (SO4)3和KCl 4种溶液对冀黄13自然老化种子进行处理,探究不同化学试剂对自然老化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4种试剂处理均能提高冀黄自然老化种子的萌发水平,其中35% PEG处理和4 mmol/L浓度Al2 (SO4)3处理对自然老化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进一步利用上述2种试剂对冀豆17、冀黄13和冀豆16的自然老化种子进行复合处理,结果表明,复合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处理,且处理效果存在着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多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发生剧烈变化,形成了异质性环境梯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进而影响了其承载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综述了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不同景观单元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功能差异,发现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改变驱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差异,土地利用、土壤污染物、植被覆盖、土壤性质等因素共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并且在不同景观中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主导因素有所不同。进一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服务功能,并分析了不同景观中土壤微生物功能存在的差异性。今后需进一步解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揭示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功能区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生态服务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明确变化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安全和人类健康的维持机制,以提升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维护城乡土壤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气东输冀宁联络线具有代表性的19个样点的作业带和非作业带土壤养分状况监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工程对土壤的养分干扰指数和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指数,分析工程施工对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干扰强度,为工程建设后的土壤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对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低于作业带,说明工程施工导致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2)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而言,非作业带的含量和作业带差异不大.说明工程施工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3)就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而言,工程施工对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干扰较小.(4)就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而言,施工对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和速效磷干扰较大;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干扰较小.(5)施工对于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趋势与对养分含量的干扰趋势基本相同.施工对土壤养分表底层分布干扰强度高于对土壤养分含量干扰强度.为减缓工程施工对土壤养分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施工特点本文在管道开挖、回填、泥浆池处理、地貌恢复、土壤养分恢复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景观“源、汇”的动态特性及其量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确理解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尽管基于源汇过程的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较好地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但是对于如何定量刻画源汇景观及其动态特性没有提出科学的方法。针对上述不足,深入分析了源、汇景观的动态特性,并从景观阻力与侵蚀力平衡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定量判断源汇景观格局的方法。这个方法的特点包括:(1)基于土壤侵蚀过程定量判定景观源、汇动态;(2)由于景观源、汇动态定量判定中充分考虑到降雨和土壤的异质性,对环境背景值不同的地区也适用。(3)从距离、相对高度和坡度3个方面建立景观格局动态评价模型即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该指数很好地将景观格局动态与生态过程联系在一起,使定量研究和预测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成为可能。通过分析景观空间负荷对比动态指数与流域出口处泥沙监测值的相关性,可以揭示某一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