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谌生慧 《种子》2004,23(12):89-91
根据贵州山区气候特点,用杂交水稻金优431进行强化栽培试验示范,然后根据其产量表现,从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着手选择适宜播种期,培育壮秧、适时移栽,科学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金优431的强化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半矮秆水稻广丛对赤霉素的反应及遗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丛是一个籼型半矮秆品种,其携带的矮生基因为sd-s(g),用赤霉素(GA3)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它对GA3反应是敏感的。对GA3反应敏感性的遗传分析表明,广丛和矮仔粘,80-7010杂交组合的F2个体呈连续单峰次数分布,而与雪禾矮早杂交组合的F2个体是连续双峰次数分布,表现为3高:1矮。  相似文献   
3.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生产无公害环境质量要求,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在贵州中高海拔和低海拔稻区进行水稻强化栽培试验,探索强化栽培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可获得较高产量,并以软盘育秧方式增产效果更好;中低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管理与宽窄行移栽相结合提高产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稻黔两优58高产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2005年黔两优58的高产示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两优58单位面积肥有效穗(X1)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小。对单位面积有效穗(X1)、穗实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得出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是影响黔两优58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区栽培研究9个水稻新组合在贵州中高海拔条件下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得出了不同类型品种的高产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两优211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两系杂交籼稻两优211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插秧密度、N、P、K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8 993.76 101.25X1 227.92X2 126.38X3 85.67X4-134.58X12-351.33X22-46.08X32 38.67X42 69.56X1X2 136.00X1X3-90.19X1X4-86.25X2X3 83.56X2X4-94.88X3X4。进一步明确了两优211获得8 600 kg/hm2以上的丰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在有机肥为22 500 kg/hm2的基础上,插秧密度为(2.745 6~2.837 7)×105穴/hm2,N施用量165.67~180.15 kg/hm2,P2O5施用量87.368~133.632 kg/hm2,K2O施用量59.475~90.525 kg/hm2。影响两优211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施氮和密度,其次是施磷和施钾。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新组合黔两优58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谌生慧 《种子》2004,23(10):83-85
黔两优58系用2136 s与明恢86组配而成的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经2002~2003年示范种植,单产分别达10.53t/hm2、11.44t/hm2.本文根据黔两优58高产特性,从培育壮秧、适时移栽、科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三角强化栽培(SRI)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强化栽培(SRI)与“三角丛植”方式和超高产施肥的集成技术,在贵阳(海拔1140m)的试验结果与常规栽培(CK)的结果比较,有效穗和颖花数增加达极显著。早熟组合黔两优58产量达11437.5kg/hm^2,比CK增产14.66%;晚熟组合汕优63产量为10717.5kg/hm^2。比CK增产10.52%;中熟组合金优431产量达12837.0kg/hm^2超高产水平。为贵州杂交水稻提高单产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363需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两系香型优质杂交籼稻两优363产量与插秧密度、N、P、K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8477.55 209.76X1 320.79X2 112.60X3-4.28X4 33.24X12-235.51X22 65.28X32 63.31X42 68.34X1X2-137.29X1X3-71.68X1X4-118.03X2X3 124.20X2X4-118.63X3X4.确定了两优363高产栽培合理的插秧密度及N、P、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在有机肥为22 500kg/hm2的基础上,插秧密度为2.8587~2.9412×105穴/hm2,N施用量173.48~209.85kg/hm2,P2O5施用量156.15~188.85kg/hm2,K2O施用量189.75~210.30kg/hr2.齐穗期施用粒肥是两系法杂交稻两优363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