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36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兆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63-3164,3166
DB102为一田间发现的三倍体水稻,利用它做母本与二倍体水稻中作59杂交,得到一个早世代(F2)稳定群体,通过微卫星分析发现,该群体中有一些微卫星位点发生了杂合性丧失,且至少6条染色体上发生微卫星位点杂合性丧失(loss of heterzygoisity LOH)可能有DNA序列变化。而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丧失又可能与该杂交组合早世代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2.
D优158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D62A与蜀恢158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新组合。蜀恢158系用蜀恢527与绵恢725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松散适中、株叶形态好、秆硬抗倒分蘖力较强、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配合力高。经双列杂交与多个不育系测交试验,一代种结实率82%~90%,比明恢63所配组合增产4%~8%。  相似文献   
3.
蓉7优313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不育系蓉7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313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生育期适中、株叶型好等特点,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90058).  相似文献   
4.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育种实践表明,水稻品种间和亚种间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发生疯狂分离,纯合个体的出现一般需经7~10代,5~8年[1,2]。采用花培[3,4]和远缘杂交染色体消除技术[5,6]虽已应用于缩短作物育种时间,但仍耗时耗力。在作物如小麦、大麦、花生、水稻 [8~13]等育种实践中,偶尔会遇到杂种F2不分离的现象。吴先军等[11]提出了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概念,即水稻杂交后代F3以前出现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以后世代不分离的遗传现象。由于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在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其遗传机制和育种应用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探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颜色稻米的生理功能效应,分析其具有生理功能效应的活性成分,从而为保健功能稻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测总蛋白含量,蒽酮比色法测总淀粉含量,Megazyme试剂盒测抗性淀粉含量,福林酚法测总的多酚含量,NaNO2-Al(NO)3比色法测类黄酮含量,ORAC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叶片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内容,叶片适度卷曲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对卷叶相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雄性不育保持系宜香1B获得一份稳定遗传的叶片向内卷曲突变体,暂命名为rl(t)。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rl(t)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分蘖期,取野生型和rl(t)叶片用FAA固定液固定进行石蜡切片,同时,用野生型和rl(t)剑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在抽穗期,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10株抽穗期的野生型和rl(t)的光合参数;将rl(t)与野生型及日本晴杂交,观察F_1植株表型,对F_2表型分离进行χ~2测验,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以rl(t)/日本晴的F_2群体为材料,利用BSA法进行定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向内卷曲明显,叶片更加直立,叶色变深,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光合特性分析表明,突变体比野生型具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但光合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叶片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突变体中泡状细胞变小可能是导致叶片卷曲的主要原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日本晴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Ind3和Ind4间610 kb的物理区间。【结论】rl(t)叶片内卷是由于近轴面泡状细胞面积减小。RL(t)定位区间内未见卷叶相关基因报道,推测RL(t)可能是一对新基因。  相似文献   
7.
谢兆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04-6005
对图表法在农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讨,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更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激素诱导水稻杂种后代F1、F2及不育系材料,共获得1175粒孤雌生殖种子。其中不育系得到12粒。通过常规石蜡切片进行胚胎学观察,发现假膨大及异常分裂的现象,另外。孤雌生殖种胚发育进程也明显迟于正常种子发育。  相似文献   
9.
韩赞平  汪旭东  王彬  谢兆辉  牟春红  吴先军 《种子》2004,23(1):36-37,69
不育系的异交性能制约着异交结实率,是提高杂交繁制种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加强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不育系异交性能的改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影响不育系异交性能有关方面的因素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7个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2A、D63A、D64A、D23A、G46A、金23A珍汕97A为材料,视珍汕97A为对照,在海南对它们的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从高到低依次为D23A、D63A、D62A、D64A、珍汕97A、金23A、G46A;D62A等6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除G46A、金23A外,其余4个的午前花率均比对照珍汕97A高;D62A、D63A、D64A等3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长,其余三个短于对照珍汕97A.柱头生活力系数大小依次是:对照珍汕97A、D62A、G46A、D63A、D23A、D64A、金23A.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D62A、D63A、D23A、金23A、D64A、G46A、珍汕97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