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55篇
农作物   10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水稻要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国家,杂交水稻已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杂交稻的发展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靠新不育系;二是靠新恢复系。作者根据亲身实践,综述新恢复系选育的途径,方法及成功经验,并提出今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特优航2号参加福建省区试、生产试验以及在龙海示范种植的表现。调查了特优航2号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明确有效穗与产量的相关最密切,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占4个构成因素总贡献率的86.39%。据此提出特优航2号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谷耐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目前有关稻谷耐储性的评价指标、老化机理及耐储性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阐明与稻谷耐储性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机制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C4双羧酸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初始反应的一种酶,在该酶作用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别是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C3植物.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C4作物之一.本研究对转甘蔗pepc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的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甘蔗pepc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恢复系N175基因组中,在一些转基因株系中,甘蔗pepc基因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杂交水稻恢复系N175的基因组中.对转甘蔗pepc基因的水稻恢复系N175株系进行光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转基因株系中,最高的光合效率为26.50μmol·m-2·s-1,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光合效率提高了106%,说明甘蔗的pepc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3个不育系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和8个新恢复系为素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12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①除直链淀粉含量,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②株高、小区产量、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5个性状,恢复系对gca方差的贡献比不育系的大,而不育系在播始历期、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胶稠度等性状上对gca方差的贡献比恢复系的大.在结实率、糊化温度这两性状,恢复系和不育系对gca方差的贡献相近.③广义遗传力(h2B)降序排序为:株高、结实率、播始历期、垩白率、小区产量、糊化温度、胶稠度、整精米率、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变幅93.51%~38.13%之间.狭义遗传力(h2N)降序排序为:播始历期、垩白率、株高、糙米率、结实率、小区产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在74.5%~17.32%之间.大部分性状的(h2N)与(h2B)的趋势是一致的.④gca效应值在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亲本中,A1、R9是最为理想,R8、R7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元两优676是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抗稻瘟病两用核不育系元亨S和高配合力恢复系福恢676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落色好等特点,2019年5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适宜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本分析了16个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两个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组合后代花粉育性、自交结实率与包颈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光温敏不育系的不育性与包颈长度极显的相关,即包颈长度越大,不育度越高。根据包颈长度判断花粉育性程度可作为水稻籼型(或灿粳中间型)洮温敏不育系田间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水稻籼粳亚种间F1抽穗期与RFLPs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籼稻和6个广亲和粳稻品种,按5×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0个组合, 计算杂种F1抽穗期杂种优势;并采用113个RFLP标记,检测11个亲本间的RFLP多态性,计算籼粳亚种间F1的基因型杂合度,分析杂种F1的抽穗期及其杂种优势与基因型杂合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籼粳亚种间F1的抽穗期呈负向优势,F1的抽穗期及其杂种优势与基因型的杂合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水稻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储藏时的陈化变质问题对水稻生产和育种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提高稻谷的耐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种子活力与耐储性之间的关系,并从脂类代谢与氧化、氧化胁迫与抗氧化系统、植物自身修复系统等3方面总结了水稻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植物自身的保护和修复途径对于种子活力和耐储性研究的潜在意义,为研究水稻种子劣变机理和培育耐储藏的水稻优良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不育系闽红249S的再生力以及水稻品种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头季适宜留桩高度以及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闽红249S是一个再生力强的水稻不育系,其再生率(力)为1.89,比强再生力对照佳辐占(1.67)高13.17%,差异达显著水平;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栽培时较适宜留低桩,留桩高度15 cm,再生季产量构成性状协调、产量高;闽红两优727头季、再生季和全年两季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597.87、320.05和917.92 kg,与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主推品种泸优明占产量相当,适合作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