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58篇
  19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能够实时准确地对小麦进行长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发的便携式LVF光谱仪的软硬件结构,采集冬小麦冠层叶片光谱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冬小麦组分信息的内嵌反演模型,使其成为可以测量冬小麦叶片组分信息的专用型光谱仪。同时,用校验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6和0.876。结果表明:便携式LVF光谱仪在冬小麦叶片组分信息的检测方面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2.
在重庆市北碚区塔罗科血橙园和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温州蜜柑园释放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以控制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试验结果表明,放螨后半个月巴氏钝绥螨控制了中心虫株上的害螨向其他植株上扩散蔓延为害;化防园和对照园害螨数量增加;释放巴氏钝绥螨和胡瓜钝绥螨的生防园持续控制害螨的时间长达120天;而化防园控制害螨的时间较短在15天左右,如不继续喷施化学农药防治,害螨数量回升很快;从减退率与防效看,巴氏钝绥螨与胡瓜钝绥螨效果相当。巴氏钝绥螨对柑桔全爪螨具有较好控制效果,值得在防治柑桔害螨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pH值对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DNS法,分别在温度为20.100℃,pH值2.4—7.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0—50℃时,木聚糖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强,40-60℃表现较高的水平,70—100℃活性逐渐稳定,并维持在20℃时的活性水平。说明动物体温为40℃左右时,木聚糖酶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在制粒温度范围内,80℃热处理与未处理组木聚糖酶的活性比较损失不大,说明其在制粒工艺过程有一定的优势;在pH值3.6以前,随着pH值的增大,木聚糖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H值为3.6时,木聚糖酶的活性最高;且在3.2-4.4范围内木聚糖酶的活性维持较高浓度,说明消化道中食麇从胃的酸性环境转化成十二指肠后段碱性环境的过渡时期,木聚糖酶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有利于促进其对底物的降解,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本研究得出: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在40-60℃表现较高的水平,实验室条件下的100℃以内的加热不会导致酶活性的严重损失。维持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的适宜的pH值范围为3.2—4.4。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高素质农民高职培养工作。从培养现状上看,高素质农民学历培养前景广阔,高职院校特色鲜明,但在教学针对性上、教学方式方法上以及教学超前性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特色,提高教师素质,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课堂效率,注重教育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长为发展农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但在其发展中,存在着专业大户生产经营效益低下,家庭农场淘汰率高,合作社管理不规范,龙头企业贪大图全资金断链烂尾走人等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效能的发挥。通过深化业主资质审查、突出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强化流转后续服务,从前、初、中、后四个培育节点全程控制风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7.
农业4.0时代是融合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高度智能化、生态化生产管理的时代.文章围绕当前农业发展需求,分析了农业物联网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结合农业物联网技术特点及农业物联网创新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包括优化创新农业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深入发展农业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规范农业物联网...  相似文献   
8.
罗斌 《农村电工》2009,17(12):33-33
1事故经过 2007年3月26日,在某县供电企业某35kV变电站,值班人员万某根据本单位检修班填写的工作票,按停电操作顺序于9时操作完毕。并在操作把手挂上“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12时,万某与副值付某交接班,万某口头交待了工作票所列丁作任务和注意事项后,又在值班记录填写“郎张线有人工作,待工作票交回后再送电”。  相似文献   
9.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属植物主要病害之一,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可随筛管转运至整个植株,其潜伏周期长、危害面积广,严重威胁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早期柑橘黄龙病的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治重要环节,目前最常用的是基于PCR技术的检测方法,但由于植株体内的病菌含量较低、PCR扩增体系中引物稳定性的差异、DNA模板浓度的不同均会对扩增效果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以感染黄龙病的柑橘叶片作为样本,提取叶片DNA作为模板。利用LSS606/LAS、16sf/16sr、A2/J5、P1/P2和OI1/OI2 5对柑橘黄龙病检测引物对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除了OI1/OI2引物的特异性较差外,其余4种引物均表现了很好的特异性,引物浓度在0.2~0.3 μmol时,PCR扩增效果较好。灵敏度检测显示引物LSS606/LAS、A2/J5对模板DNA的灵敏度较高,在模板浓度为0.048 ng·μL-1时仍能扩增出目标产物,分别是引物16sf/16sr和P1/P2检测灵敏度的10倍和20倍,可检测出1 ng总DNA中的柑橘黄龙病菌数在426~755。该研究通过特异性引物的筛选以及PCR检测体系的优化,确定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柑橘黄龙病的方法,为柑橘黄龙病的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土分布于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原、盆地和滨海地区。每年由于盐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本文概述了我国土地盐碱化状况、监测、治理技术措施和治理水平,提出防止盐碱化的根本途径是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