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38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林业   1773篇
农学   1149篇
基础科学   1332篇
  1106篇
综合类   8191篇
农作物   1034篇
水产渔业   1057篇
畜牧兽医   4789篇
园艺   1560篇
植物保护   533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717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1128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926篇
  2011年   989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972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877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774篇
  2004年   781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34篇
  2000年   573篇
  1999年   584篇
  1998年   551篇
  1997年   554篇
  1996年   500篇
  1995年   524篇
  1994年   465篇
  1993年   386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315篇
  1990年   314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宁乡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紧扣保障粮食安全要求,探索通过采取良田良制并举、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集成关键技术,开展“早专晚优”水稻“四高”种植模式示范,取得良好成效,为利用农业栽培技术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种粮效益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业发展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比较大,由此可见,对气象灾害预警的研究与应用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现状以及完善预警机制所采取的主要策略,既可以保证更有效地预防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气象灾害,又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业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5.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如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广大干部群众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彭阳县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分析了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石羊河中游田间条件下,通过灌水和施肥调节黑果枸杞生长。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茎、叶生长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分析器官水平生长速率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关系,验证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生长速率假说"。灌水施肥显著促进了茎长、基径和叶片长、宽及叶干重的生长(P<0.05),而茎长、基径、叶面积和叶干重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黑果枸杞新梢C含量及C∶N、C∶P随生育期进程呈增加趋势,而N、P及N∶P呈降低趋势;灌水和施肥处理后茎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茎N、P含量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C、N、P含量在生育期内呈降低趋势,而C∶N、C∶P及N∶P呈增加趋势;灌水和施肥后叶片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叶片N、P含量高于对照。茎C含量及C∶N、C∶P显著高于叶片(P<0.05),而N、P含量及N∶P显著低于叶片(P<0.05)。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物个体的生长速率与体内的N∶P、C∶P具有负相关关系,与N、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黑果枸杞茎、叶的生长速率与其N、P含量及C∶P、N∶P总体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施肥灌水调节下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不支持生长速率假说。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是黄芪道地产区,栽培历史悠久,种植优势突出,知名度高。近几年,由于野生黄芪资源遭到掠夺式采挖,栽培黄芪成为商品芪的主要来源。但黄芪种质资源研究开发、加工利用不足,栽培种质混乱混杂,人工选育工作滞后,无优良品种品系,种质资源已成为制约黄芪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本综述阐述了中国黄芪种质资源分布、黄芪品种资源研究与应用,简要分析了内蒙古黄芪产业优势和前景。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内蒙古黄芪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黄芪基础研究不足,新品种缺失;种子种苗培育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不高;种植技术落后,水平参差不齐;种植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深加工层次低,转化增值能力弱。最后从种质资源培育、种子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黄芪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内蒙古作为传统道地产区做大做强黄芪产业。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青紫蓝色獭兔与皱襞型獭兔不同交配组合的生产性能,试验随机选取6,7月龄健康皱襞型獭兔和青紫蓝色獭兔各40只(30只母兔和10只公兔)进行不同交配组合试验,分别为青紫蓝色纯繁组、白色皱襞纯繁组、正交组和反交组,测定母兔繁殖性能和后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被毛品质。结果表明:正交组与反交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初生窝重、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屠宰率、皮张面积、被毛密度、被毛细度及粗毛率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青紫蓝色纯繁组和白色皱襞纯繁组初生窝重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产活仔数、泌乳力、断奶成活率、仔兔断奶窝重、幼兔料重比、皮张面积、被毛细度及粗毛率各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被毛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正交组(青紫蓝♂×皱襞♀)的繁殖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略好于反交组(皱襞♂×青紫蓝♀)。  相似文献   
9.
10.
控释肥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花育20号为试验材料,设控释肥(T1)、控释肥减施(T2)、普通肥料(T3)和不施肥(T4)处理,研究了控释肥对花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花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系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NRase、GDH、GS、GPT等活性显著增加。各施肥处理间比较,与普通肥料相比,控释肥可有效提高花生结荚期和成熟期根、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氮代谢相关酶NRase、GDH、GS、GPT等活性;控释肥减施处理花生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相关酶活性花生生育前期低于控释肥处理和普通肥料处理,但成熟期和普通肥料处理差异不显著。总之,控释肥比普通无机肥更有利于花生生育后期氮素同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