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研究香菇干制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在研制了系统硬件之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控制对象的广义数学模型,用飞升曲线法求取模型中各参数。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几种常用的算法进行比较,得出了采用大林算法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模式、干燥因素和干燥工艺参数对燕麦挂面干燥品质和单位能耗的影响,建立模型并进行多目标优化,以期得到品质好、能耗低的燕麦挂面干燥模式及工艺参数。【方法】研究9种不同温湿度干燥模式对燕麦挂面干燥品质及单位能耗的影响,对最佳煮制时间、蒸煮损失、烹调吸水率、延展性、硬度、咀嚼性、黏着性、抗弯曲强度、折断距离、酸度和脂肪酸值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品质综合评价值,确定燕麦挂面的最佳干燥模式;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对燕麦挂面三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中的第一阶段温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二阶段温度、第二阶段相对湿度、第三阶段温度和第三阶段相对湿度6个影响因素进行关键因素筛选,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干燥工艺,得出最佳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燕麦挂面的最佳干燥模式为升温降温结合降湿的三段变温变湿干燥模式。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燕麦挂面干燥的关键因素为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二阶段温度和第三阶段相对湿度;建立的燕麦挂面干燥工艺参数与单位能耗和品质综合评分的回归模型显著(P<0.05)。各因子对单位能耗有极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相对湿度及第二阶段温度和第二阶段相对湿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各因子对品质综合评分有极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第二阶段温度>第二阶段相对湿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第一阶段相对湿度和第二阶段相对湿度交互作用显著。燕麦挂面三段变温变湿干燥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第一阶段温度25℃、第一阶段相对湿度88%,第二阶段温度43℃、第二阶段相对湿度71%,第三阶段温度35℃、第三阶段相对湿度50%;在此条件下,燕麦挂面的单位能耗为93.42 kJ·g-1,综合评分为1.02。【结论】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干燥工艺参数对燕麦挂面能耗和品质综合评分的影响。分段变温变湿干燥能够提高燕麦挂面干燥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利用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技术分步解决燕麦挂面干燥工艺的方法全面高效,结果直观、准确,能够提高试验效率和精度。研究为燕麦挂面的工业化生产及节能降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鲜肉中微生物生长预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鲜肉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技术对鲜肉的货架期进行预测,经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对比,预测相对误差为3.2%,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4.
大豆色拉油包水乳化液乳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已进行了白蛋白及胰岛素的控制释放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研究,但其制备方法仅适合于实验室生产。用标准乳化剂确定了油水体系的HLB值,用油水体系的HLB值确定了单甘油酯的HLB值。以HLB值为依据,考虑乳化剂分子的结构、分子量及亲水亲油基的种类,选择乳化剂配对,讨论了不同乳化剂配对乳化效率的机理,探讨了选择乳化剂配对的方法,研究了乳化过程参数对乳化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工艺参数是乳浊液配方为5.5 g复合乳化剂:7.2 g大豆色拉油:47.2 g水溶液, 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转速1000 r/min。该研究是大规模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具有处理时间短、能耗低的特点。该技术有望取代或补充热杀菌技术,是杀菌技术的前沿课题。该文综述高压脉冲电场对细胞膜、食品中成分的影响,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苹果浆的欧姆加热规律及VC的降解动力学,考察了温度和果浆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以及电场强度、果浆含量对加热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浆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呈线性关系;随着果浆含量的增加,电导率和加热速率都在增加;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加热速率增加。苹果浆中VC对热不稳定,苹果浆中VC降解符合动力学一级反应,得到的苹果浆中VC的预测模型,经验证与实测值拟合较好,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对红景天苷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含有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微球,制备一系列红景天苷微球,研究微球对红景天苷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氯化钙、壳聚糖的质量浓度、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的比例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球的包埋率、载药率及缓释性能有影响,而成膜反应时间对载药率和包埋率有影响,对缓释性能没有影响。缓释效果最佳的微球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质量比为1.5,海藻酸钠2.5 g/mL,壳聚糖0.8 g/mL,氯化钙1.5 g/mL,成膜时间为5 min,pH值为5.5。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取‘海沃德’猕猴桃的品质特征,建立其应力松弛特性参数与其品质特征的关系,探索一种利用力学特性快速预测猕猴桃品质特征的方法。【方法】测定不同贮藏时期猕猴桃的应力松弛特性、营养成分、色差和质构等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筛选出评价猕猴桃品质的特征指标;确定应力松弛的最佳模型,拟合得出模型中的参数;对应力松弛模型参数和猕猴桃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岭回归法建立应力松弛参数预测猕猴桃品质特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猕猴桃品质特征指标为VC、可溶性固形物、ΔE、硬度、黏聚性、弹性;七元件麦克斯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猕猴桃的应力松弛特性,拟合的决定系数达到0.999;VC、可溶性固形物和ΔE与弹性参数和黏性系数有很强的正相关性(P<0.05),其中VC、ΔE与E0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和0.813,质构指标硬度、弹性和黏聚性与弹性参数和黏性系数正相关性很高(P<0.05),其中硬度与η1相关系数为0.807,弹性与E0的相关系数为0.951;建立的猕猴桃VC、可溶性固形物、ΔE、硬度、黏聚性和弹性的预测模型对建模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06、0.717、0.883、0.709、0.708和0.851,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验证集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82、0.880、0.869、0.691、0.733和0.814,t检验值均小于2.145,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沃德’猕猴桃的应力松驰特性参数与猕猴桃品质特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运用岭回归法建立的应力松弛参数与各指标的回归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猕猴桃的品质特征,为猕猴桃贮藏期间的品质快速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红富士’苹果整果蠕变特性与其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的相关性,探索利用蠕变特性参数检测‘红富士’苹果营养成分含量和质地品质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贮藏期‘红富士’苹果样品的蠕变特性、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各项指标及营养成分含量;确定蠕变模型,探讨蠕变模型参数与苹果TPA指标和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建立蠕变参数预测‘红富士’苹果品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四元件伯格斯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红富士’苹果整果的蠕变特性,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达到0.982。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Vc含量、硬度、内聚性、耐咀性和回复性与延迟弹性系数E2和黏性系数η1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56—0.9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度与黏性系数η2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r=-0.45),Vc含量与黏性系数η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而苹果的弹性和黏性与蠕变四参数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建立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Vc含量、硬度、内聚性、耐咀性和回复性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922、0.881、0.917、0.594、0.857和0.584,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0.917、0.875、0.920、0.628、0.824和0.633。【结论】‘红富士’苹果蠕变特性与质构特性和营养成分含量有密切的相关性。建立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度、Vc含量、硬度和耐咀性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可以实现用蠕变参数来预测‘红富士’苹果品质。  相似文献   
10.
苦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苦瓜片的干制品质、缩短干燥时间,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气体射流冲击技术对苦瓜片干燥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确定最适干燥模型。【方法】利用实验室自制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干燥苦瓜片,探讨不同风温(40、50、60、70和80℃)、风速(9、10、11、12和13 m·s~(-1))和切片厚度(2、3、4、5和6 mm)对物料干燥特性和水分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计算出干燥活化能。以确定系数(R~2)、卡方(χ~2)及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指标,并利用Origin 8.0软件将试验所得数据与5个常用的干燥模型进行拟合,筛选出最适干燥模型,建立模型参数与干燥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干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苦瓜片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属于降速干燥,没有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在试验条件下,风温、风速和切片厚度对苦瓜片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特性均有一定影响,风温越大、切片厚度越小、风速越大,物料的干燥速率越大,水分比下降越快,干燥所需时间越短,但风速的影响远不如风温和切片厚度明显。通过费克第二定律可以计算出苦瓜片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且随着风温、风速和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的有效扩散系数为2.9668×10~(-9) m~2·s~(-1)。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可以计算出苦瓜片干燥过程中所需的活化能Ea为29.89 kJ·mol~(-1)。所选的5个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8),都能较好的预测苦瓜片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变化规律,其中Two term exponential模型具有最大的确定系数R~2(0.99937)、最小的卡方值χ~2(0.00876)和均方根误差RMSE(0.000077),是苦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的最适模型。【结论】风温、风速和切片厚度对苦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水分扩散系数均有影响,且风温切片厚度风速。在风温40—80℃,风速9—13 m·s~(-1),切片厚度2—6 mm范围内,Two term exponential模型的拟合度最高,模型可有效描述苦瓜片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