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影响悬浮培养的一些物理因素如摇床转速、细胞起始密度等的研究,建立了良好的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表明,当摇床转速为100 r/min,细胞起始密度为1×103~3×103个/mL时,可建立一个均匀性、分散性较好和细胞增值较快的杂交鹅掌楸胚性细胞悬浮系.悬浮细胞系的继代周期以2~4周为宜.培养效果最好的悬浮物是直径介于150~280 μm的细胞团,其干重占总悬浮物干重的65%.  相似文献   
2.
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遗传效应。以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各4株成年个体作为交配亲本,进行8×8全双列交配设计,以各交配组合子代的出苗率来评价各亲本的雌、雄繁殖性能,分析影响鹅掌楸繁殖性能的父本效应、母本效应、父母本交互作用效应、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各交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同时,利用11个SSR位点信息估算亲本间遗传距离,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鹅掌楸繁殖性能主要受母本效应影响,父本效应可以忽略;繁殖性能的一般配合力亲本间差异较大,且雌性大于雄性;种内交配的特殊配合力远高于种间杂交。尽管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亲和性二者间相关不显著,但仍存在如下趋势:种内杂交的亲和性随遗传距离增大而增加;而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则随遗传距离增大而降低。研究结果对于鹅掌楸杂交种子园的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利用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市浦口区选择两丘陵岗地,采取人工挖穴和机械全垦两种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1年生杂交鹅掌楸体胚苗、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等5种不同遗传材料。3年生时,观测树高和离地10 cm处直径,并计算树干体积。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板结的岗地,经机械全垦方式整地的鹅掌楸林,无论是树高、地径还是树干体积指标,都明显要优于人工挖穴造林的生长量。在机械全垦整地方式下,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杂交鹅掌楸生长最好;在人工穴垦整地方式下,美国种内杂种1~3号生长与杂交鹅掌楸虽有差异,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性。说明在土壤板结的丘陵岗地,通过整地方式改善土壤疏松性和透气性,对于鹅掌楸的生长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整地方式下,树高、地径和树干体积均以中国马褂木的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4.
以2007年和2008年在浙江、安徽、福建、贵州、四川和云南等地采集的鹅掌楸穗条为材料,分别在句容下蜀林场和浦口桥林基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嫁接,调查了不同鹅掌楸种源在句容下蜀林场和浦口桥林基地的嫁接成活率,分析了影响鹅掌楸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探讨了利用鹅掌楸穗条嫁接进行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总结了鹅掌楸穗条从采集到嫁接成活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5.
金属元素是种子发育过程的必要营养,不仅可直接作为胚胎发育所必需的养分,而且还是一些生理生化过程酶促反应的关键辅助因子.本实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ES)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杂交组合种子发育过程中合子胚和雌配子体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重要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和Na在种子发育早期雌配子体中的量最高;Zn、Cu和Mg在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呈小幅度上升;P和Fe随着雌配子体发育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微量元素Co和Ni在初期未检测到,而后大体上呈两个阶段上升趋势;Mn、Ni、B、Na、A1和K在胚胎发育早期合子胚中值最高;P、Mg和Fe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在6月26日的量最低而后随胚发育逐渐上升;Ca在合子胚发育早期的含量较高,随后下降,在7月15日呈最低值而后大幅度上升,在合子胚发育后期达到最大值.合子胚和雌配子体元素的分析将为体胚发生的条件培养基组分优化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异交物种易发生近交衰退。为了研究濒危树种鹅掌楸天然种群的濒危机制,以鹅掌楸属树种4种人工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回交、自交)子代为材料,从表型(种子饱满度、出苗率、苗期生长量)和基因型(SSR位点)两方面分析了鹅掌楸近交衰退状况。结果表明:子代饱满度、出苗率有相同的变异趋势,种内杂交>种间杂交>回交>自交。子代苗期生长量为种间杂交>回交>种内杂交>自交。子代纯合子比率为自交>种内杂交>回交>种间杂交,表明鹅掌楸属树种近交衰退明显。同时还发现北美鹅掌楸基因杂合度高于鹅掌楸。  相似文献   
7.
利用表型信息采集系统获取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数据,研究植物体对不同胁迫的反应,从而进行抗性育种和筛选优质良种.本文构建了一套由双CCD相机、热成像仪、水分控制模块、称量模块、光源等组成的多源表型信息采集系统,采用YOLO v3目标检测算法和图像处理算法提取了植物投影叶面积、株高、叶片数量、冠层温度等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林业院校本科生全英文集中授课教学质量,以南林-UBC的"森林遗传学"课程为例,阐述了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的实践,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结果,分析了"森林遗传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学生语言、学习态度、课程设置和课堂组织方式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全英文集中授课所面临的教学质量急待提高问题,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1)设置过渡性课程;(2)灵活调整课程授课进度;(3)强化课前预习与课后小结;(4)增加学术研究前沿内容;(5)提高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杂交鹅掌楸体胚苗及其亲本种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实生苗在连云港地区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造林当年的新梢生长量可达83.93 cm,3年生时平均树高达459.30 cm,平均胸径达4.74 cm,其生长量显著大于亲本种,尤其显著超过母本种鹅掌楸,3年生时树高和胸径分别比鹅掌楸增加22.7%和26.1%。初步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体胚苗能适应连云港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较快,具有一定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