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花榈木Ormosia henryi是重要的木本药用植物。研究花榈木萜类次生代谢物积累规律,分析萜类生物合成通路和相关的关键酶基因,对花榈木药用价值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与高通量转录组学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差异代谢产物和表达基因中寻找萜类生物合成的关联酶基因。【结果】代谢组数据中共检测到了15种萜类化合物,其中含有甘草次酸、齐墩果酸和芳樟醇等具有药用活性的物质,多数在叶片中相对含量高于其他组织部位。转录组数据筛选出49个与萜类合成有关的候选基因,分析后发现:甲羟戊酸(MVA)途径中的差异基因在幼叶中表达较高,甲基赤藓糖磷酸酯(MEP)途径的差异基因在老叶中表达较高。根据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发现MYB、WRKY、bHLH和HB-HD-ZIP等转录因子家族在花榈木的萜类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并推测了6个可能与萜类物质生物合成有关的转录因子,即HB-HD-ZIP(c64527.graph_c1)、 GRF(c76195.graph_c0)、DBB (c66970.graph_c2)、DBB (c75593.graph_c0)、HB...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设计,确立红椿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来自楝科植物的135对SSR引物,在6个不同的红椿居群中进行扩增,筛出能有效扩增的引物并进一步筛选出适于红椿的高多态性引物。[结果](1)10μL基于荧光d UTP的SSR-PCR体系中包含:10×buffer 1.0μL,Taq酶(5 U·μL-1)0.1μL,Mg Cl2(25mmol·L-1)0.8μL,d NTP(200 mmol·L-1)0.025μL,荧光d UTP(1 nmol·μL-1)0.01μL,引物(10 mmol·L-1)0.8μL,DNA模板45 ng剩余用dd H2O补足;(2)筛选出29对能有效扩增的引物,复选后获得了12对适于红椿SSR分析的高多态性引物。[结论]建立了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并筛选出高多态性引物,为红椿的分子标记等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三角紫叶酢浆草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三角紫叶酢浆草的地下鳞茎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实验结果为:完整鳞茎在MS0培养基上能直接长出小芽;MS KT0.5mg/L(单位下同) 2,4-D0.5有利于带茎盘的鳞片的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发生:MS BA0.5 KT0.5 IBA0.2有利于丛芽的增殖;培养基MS IBA0.2为根系诱导及生长的最佳配方,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培养中玻璃化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植物组织培养中玻璃化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出发,在比较玻璃化苗在形态解剖上和生理生化的异常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试管苗玻璃化发生的因素和必要的预防措施,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以上问题上的研究进展,并对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紫娟’是从大花紫薇实生苗群体中选出的高度重瓣新品种。直立乔木,叶大厚革质,深绿色,顶生圆锥花序,花芽绿和红,花径7~10 cm,花色紫罗兰色(RHS N82A),花期6—10月,不结实。观赏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评价江西省油茶林地不同母岩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该省主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油茶林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均较低,N、P、K元素严重缺乏,Ca、Mg、B、Zn、Mo等元素普遍缺乏,而S、Fe的含量丰富;供试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显示:第四纪红壤对S、Cu和千枚岩类土壤对P、Zn的吸附固定量大,而砂岩类土壤对P、S、B、Mn和花岗岩类土壤对Cu、Zn的吸附固定量小。盆栽试验结果阐明:花岗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B;砂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N>P>K>Mn>Mo>Zn>Cu>B;千枚岩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Mo>B>Cu>Zn;第四纪红壤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的排序为P>N>K。由此,P、N、K是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为Zn、B、Mo。文中还提出:下一步的田间试验应致力于N、P、K、B、Zn、Mo的平衡施肥,还应重视补充Ca与Mg元素。  相似文献   
7.
对黄梁木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0.1 mg/L+GA3 2.0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05 mg/L,增殖系数达3.4以上;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5 d内生根率100%以上,平均根数为7.8条,平均根长为1.42 cm.  相似文献   
8.
改建了基于Cre/LoxP重组的2个供体载体和1个兼容Gateway系统的供体载体:pYLd1GW/pYLd2GW、pYLd1GW35s/pYLd2GW35s和pYLd1GWMPK/pYLd2GWMPK。在改建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了2个供体载体pYLd1GWMdSPDS1和pYLd2GWCBF1,并将2个基因构建于受体载体pYL1305,得到双价表达载体pYL1305MC。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烟草,经PCR检测和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发现,双价基因已成功转入烟草。对6株转基因烟草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不同植株中同一基因表达量差异很大,但2个基因表达量差异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刘世晗  梁建  方姝懿  田淑意  孙旭高  陶家璐  邓小梅 《种子》2022,(11):85-90+94+149
以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的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的出籽数、出籽率、种子长度、宽度、厚度以及千粒重,探讨浸种时间、培养温度、光照和GA3处理对大花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花紫薇果实平均出籽数为(89.89±4.09)粒,平均出籽率为(34.60±1.27)%,种子平均长度为(12.21±0.70)mm、平均宽度为(6.96±0.21)mm、平均厚度为(1.50±0.15)mm,千粒重为(7.51±0.44)g。合适的萌发条件为:浸种时间24 h、发芽温度为30℃、光照时间24 h/d、200 mg/L的GA3处理,发芽率与发芽势分别为80.00%和63.88%。GA3处理对大花紫薇幼苗生长会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浓度增加,幼苗的侧根数量逐渐减少,主根长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