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目的]从细胞学层面分析LA百合品系的遗传特点,为百合遗传育种中亲本选择和后代鉴定提供可靠的染色体信息。[方法]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用Olympus(BX-51)显微镜进行镜检,分析8个LA百合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8个LA百合品种均为三倍体(2n=3x=36),‘Serrada’核型为3A型,其余7个品种均为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1.84%~76.33%;染色体主要由2~3对中部着丝点(m)或近中部着丝点(sm)及近端部(st)和端部着丝点(t)组成;品种间次缢痕的位置和数目有差异。[结论]染色体的随体、次缢痕的特征可作为杂交后代早期鉴定的依据;大多数LA百合杂种系都含有基因组重组染色体,可用于筛选目标性状优良的子代。  相似文献   
2.
百合花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滢  窦晓莹  包放  郎利新  白锦荣 《园艺学报》2015,42(9):1747-1759
百合花色主要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形成,一般粉色和棕色花中主要成分是花青苷;黄色和橙色花中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红色是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共同组成。百合花色的遗传现象比较复杂。目前初步构建了几个群体,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标记了花色相关位点。百合中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大部分结构基因已经被克隆和研究。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转录因子LhMYB12调控百合花被片中的花青苷的有无,其转录水平调控花青苷的颜色强度和着色类型。本文总结了百合花朵的着色机理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百合花色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品系内杂交组合‘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ב索邦’(‘Sorbone’)和‘马可波罗’(‘Marco Polo')ב索邦’的种子进行浸泡24 h、切割胚、浸泡+切割胚综合处理下萌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切割处理能够缩短东方百合杂交种子的萌发时间,并且显著提高萌发率.切割处理的‘卡萨布兰卡’ב索邦’种子发芽势和萌发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发芽势达到75.56%,萌发率达到80.00%;‘马可波罗’ב索邦’种子的发芽势为100.00%,萌发率为100.00%.切割处理后的‘卡萨布兰卡’ב索邦’种子和‘马可波罗’ב索邦’种子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20 g/L蔗糖+9 g/L琼脂.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百合杂交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亚洲百合品种Nello、Benfica和野生种大花卷丹杂交获得的210株F_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植株株高、叶部性状和花部性状等共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的株高、叶长和内、外花被片长表现出减小趋势;杂种F_1平均花朵数量、花朵直径、叶宽、叶片数和内、外花被片宽分别占中亲值的116.2%,118.6%,115.2%,106.4%,113.9%,122.3%,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但2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不同;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量和花朵数量变异系数较大,均达15%以上,具有丰富的变异性。杂交F_1花色分布比较集中,多呈现不同深浅的橙色,也有少量黄色个体;2个杂交后代群体在斑点性状上发生了分离,斑点分离比(无斑∶有斑)分别为47∶78和24∶61,且有斑个体之间斑点数量不同;F_1花型多为碗型,表现出偏母性遗传的特点;各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Nello、Benfica和大花卷丹杂交F_1表型性状发生广泛分离,并且出现大量超亲和低亲个体,有利于选择大花、多花、矮生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