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化收获能够提高大面积种植绿豆的工作效率,因此生产上亟需解决绿豆成熟期不一致且收获时叶片未完全脱落等问题.乙烯利能够促进农作物的成熟,增加产量,加速离层形成,导致器官脱落.本试验以白绿9号为试验材料,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收获前15 d、12 d、9 d和6d喷施清水(CK)和0.20%、0.35%、0.50%浓度的乙烯利,并测量产量及主要形状,以筛选出使绿豆脱叶效果最好且不影响产量的时期和浓度.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收获前15 d增产效果好于其他时期,喷施0.20%乙烯利增产效果好于其他浓度;各处理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均比CK少,各处理株高与CK间差异不显著,收获前15 d喷施0.20%浓度的乙烯利对单株荚数影响最小.综合两年试验结果且考虑到经济成本,叶面喷施乙烯利的方法适用于促进绿豆落叶,最佳的喷施时期是收获前15 d,最佳的喷施浓度为0.20%.  相似文献   
2.
白绿 16 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 2012 年以白绿 10 号为母本、榆林绿豆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绿豆新品种。2019-2020 年区域试验每 hm2 平均产量 1698.0kg,比对照白绿 13 增产 14.87% ;2020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1770.2kg,比对照白绿 13 增产 16.46%。2021 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3.
小豆新品种白红12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白红12号是优质、高产、多抗的小豆新品种。2007年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以白红2号为母本、日本疾风小豆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于2016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登小豆2016002。适合于东北小豆春播区的机械化生产,具有熟期一致、子粒整齐、色泽鲜艳等特点。1选育过程为选育出适合东北小豆春播区种植的小豆品种,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于2007年选用本地小豆品种白红2  相似文献   
4.
5.
白城市特色食用豆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保健食品,尤其是食用豆类的需求不断提高。白城市特色食用豆主要有绿豆、小豆、豇豆、芸豆等豆种。多年来,白城市一直是全国最大的绿豆、小豆、豇豆的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贸易集散地。本文详细分析了白城市食用豆产业发展,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丰硕的科研成果、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独特的产品品质、地理标志保护以及当地政策推动,为白城市其他作物产业及其他地区食用豆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芸豆的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等地区,氮、磷、钾施肥量不平衡导致芸豆产量较低。为研究芸豆对3种元素的需求规律,探索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及其配比,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肥料配施对芸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氮、磷、钾施肥量的配比能够显著提高芸豆产量,当N∶P_2O_5∶K_2O=1∶0.55∶0.73(N:69.3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1714.49 kg/hm~2);当N∶P_2O_5∶K_2O=1∶0.55∶0.73(N:69.3 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1695.02元/hm~2)。各肥料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表现为钾氮磷。3种元素的增施对芸豆产量的单因素及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3种元素的增施对芸豆单株荚数的影响表现为先增长后下降;增施氮、磷肥对百粒重的影响也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试验范围内增施钾肥则促进百粒重增长;3种元素对芸豆单荚粒数影响不大,证明芸豆单荚粒数是由品种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吉豇2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2009年从当地农家品种双色豇豆中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豇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142.98 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12.15%,居第1位。2018年参加国家豇豆新品系联合生产试验,平均各试点产量为152.9 kg/667m2,比对照中豇1号增产9.29%,居第1位。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豇豆2020002)。  相似文献   
8.
选用绿豆品种白绿9号,用浓度均为50mmol/L的CuSO4、MgSO4、FeSO4溶液进行浸种、喷施、浸种+喷施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探讨绿豆分枝期、开花期、成熟期Cu 2+、Mg 2+、Fe 2+各处理对绿豆根系、叶片、茎秆部位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u 2+、Mg 2+在3个时期对N、P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强,尤其降低P含量更强,且Cu 2+强于Mg 2+;Cu 2+、Mg 2+对K含量有增加作用。Fe 2+从分枝期到成熟期对N、P、K含量一直起着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绿豆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区域,土地灌溉成本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难以高产。因此,栽培绿豆应在传统的种植、管理模式下,结合先进的覆膜栽培技术,以提高收益和品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东北地区绿豆种植的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本文详细表述了绿豆覆膜栽培过程中的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等环节,期望对相关农业研究人员有所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钾处理对鹰嘴豆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立肥效模型,提供能够有效增产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集成鹰嘴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2019~2020年以白鹰1号为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地常用施肥量为N:58 kg/hm2、P2O5:69 kg/hm2、K2O:60 kg/hm2。设氮、磷、钾4个施肥水平为0(不施肥)、1(常用施肥量×0.5)、2(常用施肥量)、3(常用施肥量×1.5)。调查鹰嘴豆生育日数、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干重、根长和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氮、磷、钾处理鹰嘴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变化,拟合并优化氮、磷、钾施肥效应进行方程,分析氮、磷、钾肥对鹰嘴豆产量和农艺性状单因素和互作效应,分别得到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下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鹰嘴豆生育日数、主茎分枝数和单荚粒数受肥料施用量变化影响较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共同决定了产量。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