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鞘翅目昆虫是我国最常见的农林业有害生物,给农林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昆虫趋光性、趋色性和趋化性所研发的昆虫诱捕器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林虫害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中,成为了害虫综合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害虫诱捕装置的设计原理及各因子对诱捕效率的影响是有效实施虫害绿色生物防控的前提,本文陈述了国内外害虫诱捕器的应用进展及设计原理,进而探讨不同因子(如形状、颜色、材质、引诱剂和高度等)对鞘翅目害虫野外诱捕装置诱捕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装置诱捕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加快新型诱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生态学领域中,触角电位仪 (EAG)、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 (GC-EA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单感器记录仪 (SSR) 和气相色谱-单感器记录联用仪 (GC-SSR) 是开展昆虫信息化合物的鉴定及活性组分筛选的重要技术手段,常用于昆虫对信息化合物感受机制、昆虫与植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本文详细分析了这几种技术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近些年昆虫电生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可为昆虫信息化合物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贵州省仁怀市农业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146个,对土壤p H和As、Hg、Cu、Cr、Cd、Pb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PCA)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仁怀市农业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仁怀市农业基地土壤重金属元素As、Hg、Cu、Cr、Cd、Pb平均含量未超过国家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但Cd、Pb平均含量超过了遵义市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05、2.14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仁怀市农业基地土壤各样点除Pb元素Igeo值达到1级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均未受到污染,土壤环境整体处于无污染状况。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仁怀市农业基地土壤整体处于轻度潜在生态风险,Cd和Hg是该区域农业基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主成分(PCA)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对重金属Pb、Cr、Cu、As污染贡献较大的乡镇为JC、LJ镇,对Hg污染贡献较大的乡镇为LB、TC镇;对Cd污染贡献较大的乡镇为SH、ST镇,重金属Pb和Cr、Cu,As和Hg、Cu之间存在复合污染,当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内杜鹃林凋落物层和土壤表层中的糖类物质和理化性质含量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土壤层次物质的分布特点及差异。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通过衍生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土壤中5种糖类物质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5种糖类物质中,质谱匹配度平均为92.6%,其中有4种化合物的匹配度超过90%,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9.6%。糖类物质垂直分布表现为凋落物层土壤表层腐殖质层,其中d-葡萄糖和蔗糖是土壤糖类组成的主要组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p H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递减,杜鹃林土壤糖类物质与土壤理化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影响野生迷人杜鹃群落天然更新的化学因子,探明迷人杜鹃各土壤层中的化感物质状况。通过发芽试验比较了不同土壤层的水浸提液处理的迷人杜鹃种子的萌发状况,采用衍生化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不同层次土壤中的化感物质。实验结果表明:迷人杜鹃不同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差异显著,其中枯枝落叶层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显著抑制种子萌发;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和土壤层中所含的化感物质总量表现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土壤层,各土壤层中的化感物质均以棕榈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性信息素生物合成及释放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为一个完整的环状上皮结构,位于腹部末端第8腹节和第9腹节之间的节间膜上。黄野螟雌成虫性信息素分泌腺表面分布着3类8种感器,即I~IV型毛形感器、I和II型刺形感器及I和II型锥形感器。分泌腺细胞单层密集排列在角质层内表面,细胞呈柱状或圆形,表皮层分为上表皮和内表皮,细胞中还有发达的肌肉层、脂滴以及线粒体等结构组织。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伴娘山月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赤霉素及浸种温度对伴娘山月桂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不同浸种温度处理伴娘山月桂种子.结果表明,最适浸种温度为40℃>20℃>60℃;赤霉素浓度在0~500 mg/L范围内,浸种15 min和30min,分别以400 mg/L和300 mg/L处理最好,且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萌发启动速度缩短.  相似文献   
8.
林木化感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森林群落中,不同树种间的化感作用是决定营建混交林成败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从化感物质的来源、种类分离鉴定、释放途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近10a来林木化感作用进行阐述,为林木群落的健康和生态功能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建议今后加强和扩展对林木化感物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化感物质作用机制的研究层次可深入至分子和基因维度,将研究对象从单一植株化感潜力的测定拓展至探究特定植物种群化感物质对森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上来。  相似文献   
9.
在森林的天然更新过程中,林窗扮演着重要角色。林窗对群落组成、功能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是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力。本文综述了天然林林窗更新与种子萌发、物种多样性、生物入侵等热点。重点对自然更新与生境各要素系统性联系、大尺度的森林干扰、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社会服务功能、生物入侵的响应机理、林窗植物的萌生更新、层间植物对林窗影响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展望,以期为天然林自然更新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蚁、黏土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有较多研究关注高等白蚁(白蚁科)对黏土分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作用。一方面,黏土矿物是一些高等白蚁地理分布的限制性因素;另一方面,白蚁活动可以改变黏土矿物的分布和化学风化过程。在修筑蚁丘的过程中,高等白蚁将大量富含黏土的深层土搬运至地表,使得蚁丘更加坚固。同时,黏土的吸水性和保水性能够维持蚁丘内部湿润、恒温的微生境,从而保障白蚁共生真菌的生长。这些黏土通过雨水冲刷重新进入地下,可促进土壤颗粒循环,提高蚁丘及周围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为植被的生长和动物群落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在热带地区干旱和半干旱的环境中,富含黏土的白蚁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对干旱的耐受性,从而延缓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白蚁丘中的黏土还被用作建筑材料和作物栽培基质,并广泛的被非洲地区的妇女(尤其是孕期妇女)取食。最近的研究表明,鼻白蚁科的低等白蚁与黏土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一些低等白蚁利用黏土修建泥线、泥被等生物结构,并搬运黏土以填充食物的缝隙和空洞。这些黏土不仅能提高食物湿度,促进低等白蚁取食木质纤维,还具有支撑食物的作用。此外,一些黏土矿物能引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