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白关丝瓜是湖南省著名地方品种,原产地为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白关丝瓜果实短圆筒形,白绿色,表皮油亮光滑,肉质紧实,较耐储运,烹饪后嫩白如玉,汤汁清鲜,口感细腻、香甜,粗纤维含量仅为其他丝瓜的50%.据《株洲市志》(1982年)记载,当时白关镇白关丝瓜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200 hm2),近年来一直稳定在7000亩(466.7 hm2)左右,主要供应长沙市和株洲市,是当地农村的主导产业;该丝瓜品种在湖南省其他地方的种植面积约3万亩(2000 hm2),并被江西、广西等省广泛引种.白关丝瓜是株洲市十大优质农产品之一,2021年6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西瓜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西瓜未授粉子房诱导率的影响因素,以‘早春红玉’、‘西农9号’和‘小绿皇’为供试材料进行西瓜未授粉子房的离体培养,研究供体植株的黑暗热激处理、基因型、不同取样时间、2,4-D浓度和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等因素对其芽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以33℃的条件下黑暗热激4 d效果最佳;以开花前1 d的子房诱导率最高为17.2%;3个品种中仅‘早春红玉’获得了再生植株,且在激素组合为4.0 mg·L-12,4-D+2.0 mg·L-16-BA+0.5 mg·L-1NAA时芽点率最高为15.0%;根据再生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数目,初步鉴定再生植株中有单倍体植株,还有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4.
金优蜜1号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以N213为母本、以N21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南瓜一代杂种。第一雌花节位18~22节,植株生长势强,主侧蔓均可结瓜,果实棒槌形,下半部分略膨大,果长38 cm左右,成熟果橙黄色,果面浅棱沟、有蜡粉,果肉黄色,肉质致密,淀粉细腻、甜度高,风味浓郁,单果质量3.5~5.0 kg,平均667 m2产量4 000 kg以上。适合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6.
为促进中国南瓜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以中国南瓜高代自交系N87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构建中国南瓜突变体库。将材料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中处理不同时间,并对诱变后代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诱变后南瓜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状况为指标,筛选出1.6% EMS处理12 h为中国南瓜种子最佳诱变条件。使用最佳诱变条件处理10 000粒中国南瓜种子,构建了由725个M2家系组成的中国南瓜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在叶片、株型、生殖器官、果实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变异,总变异频率达11.2%。通过构建和分析F2分离群体,明确白花突变和短蔓突变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中国南瓜突变体库,不仅丰富了中国南瓜种质资源,还为中国南瓜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9.
施肥方式对简易钢架拱棚丝瓜长季节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瓜栽培中,施肥与搭架是其中两个重要环节。施肥方式对丝瓜产量、商品性、抗性等方面有显著影响;搭架过程的轻简及成本等直接影响丝瓜生产效益。为充分发挥肥料利用率,以兴蔬新美佳丝瓜为供试材料,结合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自主开发的简易钢架拱棚进行丝瓜长季节栽培。结果表明,选用本试验最优施肥方式:基肥30 kg/667 m~2,氮磷钾复合肥于定植10 d后追施7.5 kg/667 m~2、始花期追施7.5 kg/667 m~2、始收后于坐果盛期每隔10 d追施5.5 kg/667 m~2,能显著提高丝瓜产量及商品性,节省人工及架材成本,同时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无籽西瓜种子引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多倍体优势和杂种优势,其突出特点是无籽、抗病性强、耐贮运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但是“三低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种子引发处理作为一种可以提高种子品质、改善萌发特性的技术,近年来在无籽西瓜种子加工处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有关文献,主要从引起无籽西瓜种子萌发的障碍、种子引发处理方法在无籽西瓜种子上的应用及其效果、以及影响引发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种子引发技术在无籽西瓜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