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晚粳型糯稻不育系甬糯2号A,于2004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厅技术鉴定,为滇·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感光性强,抽穗期稳定,为早熟晚糯;花粉败育属染败型,败育株率100%,败育度99.99%,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8%;开颖角度大,花期集中,可恢性及配合力好;根系发达,株型紧凑,抗倒性强.介绍了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9号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组合,稳产高产、适应性广,米质优。适宜在浙江、上海、苏南、福建作中稻种植,在江西作1季晚稻种植。自通过审定以来,累计推广面积突破70万hm2,是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5.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1975年开展“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一直未间断。课题组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育种科研,并根据生产和科研实践,适时调整育种目标,修正育种思路,改进育种方法,先后开展晚粳型杂交水稻、晚粳糯型杂交水稻以及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并取得成果。2001年以来,  相似文献   
6.
甬优5号(原名00-E62)是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用甬糯2号A作母本、K6926作父本杂交配组而育成的粳型杂交晚糯稻组合。表现高产、稳产、中熟、优质、抗病。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适期播种,培育壮秧;短龄移栽,双本稀植;重施蘖肥,酌施穗肥;好气灌溉,足苗搁田;及时除草,严防病虫等。  相似文献   
7.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SSR标记指纹图谱和籼粳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2个SSR分子标记对13份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和6份籼粳对照种进行分析,共获得87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所有供试材料间均检测到了差异,从而建立起甬优1号~甬优6号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的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份供试材料与3份粳稻对照种聚于一类,属粳稻;4份供试材料与籼稻对照种IR36聚于一类,属籼稻。这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从分子水平确认了杂交水稻甬优6号和甬优4号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8.
晚粳型不育系宁67A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67A是直接从常规品种中测交并通过回交转育而成的滇1型晚粳不育系,1997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委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性好且稳定,株型紧凑,所配组合一般后期转色好,灌浆快,易脱粒、米质优、新组合宁67K1722增产明显并解决了以往杂交粳稻组合转色差、灌浆慢、脱粒难、米质等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以优良粳稻恢复系K1863为主体亲本,以国际水稻分子育种品种资源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并回交,获得了100多个K1863回交改造后代群体。对其中部分K1863回交改造后代进行了表型性状鉴定,初步表明被鉴定的多数K1863回交后代获得了主体亲本K1863对粳稻不育系的恢复能力,在回交后代中产生了稻瘟病抗性、耐盐性优于主体亲本K1863的材料,而且部分K1863回交改造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也优于主体亲本K1863。从而说明,利用国际水稻分子育种品种资源,通过大量回交,不仅可以在保留主体亲本的重要性状、保持与主体亲本性状相似性的同时,获得一些主体亲本本身不具有的有利性状,并选育出综合经济性状优于主体亲本的回交后代,因此通过本方法获得的回交后代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利用价值。本文还探讨了对这些K1863回交改造后代进行进一步利用改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18个水稻亚种间杂种及其21份亲本材料进行了光温反应测定,分析了F1与其亲本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亚种间杂种的感光性强和短日高温生育期短表现为超显性遗传或显性遗传;感温性的遗传关系比较复杂。并从光温反应特性的角度对我国主要稻区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选育的亲本配组模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